孫小亞 2005-12-13 13:09:36 中華中西醫雜志 2003年2月第4卷第4期
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壽命的增長,口腔疾病患者老年人的比例與日俱增。老年病人常患有多種系統性疾病,尤其是高血壓、心髒病等,對這類患者在拔出患牙時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對其術前、術中及術後護理尤為重要。若收縮壓(SBP)>180mmHg或舒張壓(DBP)>93mmHg,須經過處理使其血壓降至<180/93mmHg以下,我們總結了近2年內口腔科門診收治的234例高血壓的拔牙患者情況,現將有關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們選擇門診234例患有高血壓的拔牙患者,年齡45~82歲,平均年齡63.5±8.63歲,60歲以上老年人占75%。患者清醒合作狀態下,休息15~30min,坐位下測血壓,如血壓>180/93mmHg,則予降壓治療。如經降壓治療後血壓仍>180/93mmHg,則暫停手術。234例高血壓患者中,有117例血壓>180/93mmHg,經降壓治療後,降至180/93mmHg共76例,有效達65%。與國
內報道 [1] 相似。
2 護理
2.1 術前准備
2.1.1 患者的心理准備
拔牙時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緊張。在拔牙前所測血壓往往高於患者平時血壓水平,這主要是患者精神緊張,交感神經張力增加所致。因此,術前了解患者的精神、心理狀態很重要,對於有恐懼心理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是必要的,和藹的態度、適當的安慰和耐心的解釋,詳細向患者介紹拔牙過程及術中可能出現的感覺等,無疑是一種良好的鎮靜劑,可以減少因精神緊張導致內源性腎上腺素分泌增加 [2] 。
2.1.2 了解病史
詳細詢問患者高血壓病史,是否發生過腦卒中、心肌梗死、心絞痛等心腦相關並發症,對於近期發生的腦卒中、心肌梗死或不穩定心絞痛的患者,宜暫停拔牙,待病情穩定後再考慮拔牙。同時還需要詢問患者目前服藥情況,是否服用阿斯匹林、ADP受體拮抗劑、華法令等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及抗凝藥物,如果服用以上藥物最好在原疾病允許情況下停藥1周後再行拔牙手術,以防止術中及術後出血較多。
2.1.3 術前測血壓
如SBP>180mmHg或DBP<93mmHg,則予舌下含服心痛定10mg,3~15min出現最大降壓作用,或肌注速尿20mg,安靜休息30min後,復測血壓,如>180/93mmHg則可實施拔牙術,如仍>180/93mmHg則暫緩拔牙,待血壓控制後再手術。有報道 [3] 如病人血壓很高,用藥後無明顯改變,可再靜脈注入安定10mg(1min注完),緩解病人焦慮狀態,患者因無恐懼,血壓能明顯下降,同時病人仍能張口及答話。這種方法可使術中血壓保持穩定,一般不會超過術前血壓水平。
2.2 術中護理
2.2.1 麻醉藥物
術中禁止使用含有腎上腺素的麻醉藥,以防止誘發血壓進一步升高及心動過速,最好使用利多卡因做局麻藥物。2%利多卡因,其滲透力好,還對防治室性早搏,尤其對缺血相關室性早搏有益,因此應用於高血壓心髒病的患者是極好的選擇。
2.2.2 無痛拔牙
手術中要做到無痛拔牙。在眾多因素中,疼痛是引起血壓升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手術中應做到有效麻醉,手術動作輕柔,避免使用錘擊方式,確保無痛拔除,防止血壓、心率急劇變化。
2.2.3 監護
一些高血壓的高危患者,由於合並心髒病多次往返於醫院而不能拔牙,飽受牙疾之折磨,而牙痛又可加重心血管疾病,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對這些高危患者,請心血管科大夫協助,在心電監護下實施拔牙術,不失為解決病人痛苦又提高手術安全性的一種可行方法。心電、血壓監護下可及時了解患者術中心律及血壓的異常情況,及時處理以防止嚴重的心、腦血管並發症發生。
2.3 術後護理
術後復測血壓、心率,讓患者休息10~30min,如血壓平穩,患者無頭暈、心悸、胸悶、視覺模糊等情況,可讓患者離院。如出現心悸胸悶不適則進一步檢查心電圖觀察有無心電活動的異常,如發現異常及時請相關科室協助治療處理。回顧我院近2年來高血壓患者的拔牙情況,只要手術時機選擇合適,發生嚴重心、腦血管並發症的幾率是極小的。
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疾病的增多,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加重,身體狀況漸漸變弱,承受手術的能力隨之下降。因此,在患者身體狀況較好的情況下,盡早將應拔除的牙齒拔掉以解除後顧之憂。
參考文獻
1 許金林,巴勇.高血壓患者拔牙術前應用利血平和速尿的臨床觀察.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00,16(2):161.
2 Roelofx JA,Van der Bijl P.Cardiac dysrhy thmias associated with inˉtravemous Lorazepam,diazepam,and midazolan during oral surgery.J Oˉral Maxillofac Surg,1994,52(3):247.
3 鄭麟蕃,張震康.實用口腔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