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清潔用品。早在2000多年以前,古羅馬就有人用滑石粉刷牙。早期的潔齒品主要是白垩土、動物骨粉、浮石甚至銅綠,直到19世紀人們還在使用牛骨粉和烏賊骨粉制成的牙粉。
1893年維也納人塞格發明了牙膏並將牙膏裝入軟管中,從此牙膏開始大量發展並逐漸取代牙粉。隨著科技的發展,工藝裝備的改進和完善,各種類型的牙膏相繼問世。現在常用的牙膏分為普通牙膏、含氟牙膏和藥物牙膏三大類。其中含氟牙膏因其防齲的特點被人們所推崇,而有人在使用含氟牙膏時,相信“不把牙膏泡沫刷干淨可以更好地保護牙齒”,那麼這種說法究竟有多大可信度呢? 牙膏的主要作用是與牙刷一起輔助刷牙,它的主要成分是摩擦劑。通過輔助牙刷的摩擦,幫助清潔牙面上的食物殘渣、軟垢、牙菌斑等等。無論哪種牙膏,它的成分主要有潔淨劑、摩擦劑、膠粘劑和芳香劑與不同的藥物,摩擦劑是構成牙膏的主體。 近年來,許多藥物牙膏聲稱具有預防或治療口腔疾病的功效,這是值得商榷的。首先,牙膏在口腔內不能保持太長時間,3——5分鐘後即被漱出,藥物難以在短時間內發揮藥效,而且專用藥品劑量還必須避免刺激口內軟組織,因而不能提高到足夠的有效濃度,牙膏有時可作為口腔治療的輔助品,但不能替代藥物進行口腔治療。 含氟牙膏是20世紀口腔醫學發展的一大貢獻。大量科學研究證明,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預防齲齒。2——3年短期的臨床試驗結果表明,含氟牙膏可以減少25%左右新生齲齒的發生。20世紀50年代後,發達國家齲齒發病率大幅度下降,含氟牙膏發揮了重要作用。 含氟牙膏留在牙面上可能對牙齒的再礦化、預防齲齒有一定的功能。有些兒童做牙齒的氟保護,需要將含氟物質在牙面上多停留一些時間。“不把牙膏泡沫刷干淨可以更好地保護牙齒”這一說法並沒有確切的科學依據。 氟作為人體的一種微量元素,攝入過多或過少都會給人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人或動物長期攝入過量的氟化物,會蓄積在體內而發病,是以牙齒和骨骼損害為主並波及到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的全身性疾病。另外,高氟水地區的人們不宜使用含氟牙膏,以免引起氟中毒。兒童氟中毒主要表現為氟斑牙,成人主要表現為氟骨症。 所以無論兒童還是成人,在使用含氟牙膏時如果不將牙膏泡沫沖洗干淨,長期吞食會對身體、牙齒有一定的危害。 除了每天徹底地刷牙和使用牙線外,每半年到一年還應當進行一次‘牙周潔治’,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洗牙’。因為刷牙只能清除牙面的食物殘渣、牙菌斑、軟垢等,而對於牙齒間隙還需要牙線清潔,而且這些措施對牙石束手無策,牙石的沉積會誘發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