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是很注重口腔衛生的。咱們的祖先老早就用右手中指當牙刷用了。
《詩經-衛風-碩人》中形容美女牙齒“齒如瓠犀”,即指牙齒要如同葫蘆子一樣整齊潔白。 再後來,印度人發明的“楊枝牙刷”由僧人傳入中國,又名“木齒”。使用方法非常簡單:將楊枝一頭咬軟,蘸了藥物刷牙,便可以令牙齒光潔。 更簡單的方法是用“嚼”的,跟長頸鹿似的嚼嫩樹枝,也可達到類似效果。現代人哪天“野外生存”時,忘記帶牙刷,不妨回歸一下古法。 在漢末三國東吳時代的高榮墓葬裡,有一個金制的、兩端分別為耳挖勺和小楊枝的龍形器物。研究者考證認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來剔除齒間食物殘渣的口腔清掃用具,此小楊枝也就是今之牙簽的雛形。 從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古人已經懂得用鹽水漱口來清潔口腔。 宋代出現了植毛牙刷。宋朝周守中《養生類纂》記載:“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太平聖惠方》還載有清潔牙齒的膏藥: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細辛,每用擦牙,此可謂今之藥物牙膏的雛型。 《聖濟總錄》“口齒門”專列《揩齒》一節,書中竟然列出了多達27種揩齒藥方,各方的配料往往很不相同——今天的牙膏雖然品牌眾多,但是具體內容上大概也沒有如此豐富的變化。 相應的,不同方子的揩齒藥具有不同的保健功能,不過,每個方子都強調“每日早晚揩齒”、“每日如常揩齒”,可見,在宋代,天天刷牙、早晚刷兩次牙,已經成了常識。其中,槐枝散方、皂莢散方用到青鹽。 事實上,在西方牙膏傳入之前,摻配各種中藥的青鹽,一直是古代中國人最常用的揩齒藥。《如《紅樓夢》第二十一回就寫,寶玉“忙忙的要過青鹽擦了牙,漱了口,完畢”。 此外,茶水也常常被人當做漱口的洗滌劑。 那古人要是牙掉了怎麼辦?有假牙嗎? 這還真有。早在漢代,張仲景就發明了汞合金填充齲洞法。宋朝還出現了鑲假牙的專業醫生。古代的假牙材質很多,除了象牙、牛骨,還有堅硬的檀香。除了能解決實際的用牙問題,還有裝飾和賣弄的功用。“牙橋”,就是用軟金鐵線綁住牙齒,再綁入口內,沒有咀嚼功能,純裝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