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刷牙有助治胃病
幽門螺桿菌是造成消化不良、莫名胃痛、食欲不振等胃部疾病的“元凶”。超過90%的十二指腸潰瘍和80%左右的胃潰瘍、慢性胃炎、消化不良都和它有關。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有超過50%的人口(約7億人)感染了此病菌。由於引發的病症出現在胃部,檢測目標就通常“瞄准”了胃內的幽門螺桿菌,而這樣卻恰恰忽視了幽門螺桿菌的另一個重要“儲存倉”——口腔。細菌藏在牙菌斑、唾液中,同樣會給人造成胃病困擾,感染了的患者還會出現揮之不去的口腔異味。而且,即使胃裡的幽門螺桿菌被消滅,口腔中殘留的細菌仍然會源源不絕地進入胃,導致胃病久治不愈、反復發作。
因此,胃病要治好,護好口腔衛生不能少。首先,至少要做到早晚刷牙,飯後漱口。刷牙時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將牙齒的各個部位都刷干淨。每次刷牙時間達到3分鐘左右才能保證口腔清潔,並提高牙齒表面的抗脫鈣、防齲能力。牙齒的外側面、內側面以及咀嚼面都要認真刷到。其次,要學習使用牙線和牙縫刷,幫助清理干淨牙齒的縫隙,這個部分正是口腔衛生的“死角”,最易滯留細菌,而刷牙時刷毛不能完全伸入其中,無法“打掃”干淨。最後,可以適當使用漱口水,有一定的輔助控制牙菌斑的作用,但它不能替代刷牙。
需要注意的是,幽門螺桿菌會通過唾液傳染,家庭內的傳播是重要的傳染途徑,家人間不要共享牙刷、漱口杯等。如果牙刷毛絲出現卷曲、牙刷頭內出現污物等,一定要及時更換牙刷。最後,定期看牙醫、洗牙也很重要。如果說早晚刷牙是“日常打掃”,那洗牙就是“大掃除”了,可以徹底清除牙齒上的菌斑和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