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斑釉
氟斑牙又稱斑釉或黃斑牙,是一種牙齒發育鈣化期中攝入氟量過高而致的釉質發育不全。該病屬於一種地方病,其發病有很大的區域性。
兒童期(尤其是7歲以前)如果長期生活在高氟區,雖以後遷居它處,也都有可能產生斑釉,反之,如於7歲後遷居高氟區者,可不出現斑釉。
該病臨床表現的特點是在同一時期萌出的牙齒,釉質有從白垩到暗褐色的斑塊,嚴重者可並發實質缺損。可分為輕症,中度症和重症三個類型。
輕症表現為牙釉質表面有白垩狀斑塊,但硬而有光澤。中度者多數牙表面有由白垩到黃褐或暗棕色的斑塊,以上前牙最為明顯,但仍保持牙面的光滑堅硬,無實質缺損。重者多數或全口牙均出現黃褐或暗棕色斑塊,同時有點、線或窩狀凹陷,牙面失去光澤,凹陷內均有較深著色。
四環素牙
四環素牙是在患者牙齒發育鈣化期或其母妊娠期中過多使用四環素類藥物所致牙體內部的永久性著色。這類藥包括四環素、金霉素、去甲金霉素和土霉素,尤以四環素為明顯。
四環素看色的機理,主要是其分子與正在進行鈣化的牙齒中的鈣有親和作用,它們形成穩定的四環素鈣復合物而沉積於該組織中,使牙齒變色。
因牙本質所含羟磷灰石晶體表面積遠大於釉質,因此在牙本質中沉積較多。
在嬰兒早期形成外層牙本質時用藥的影響最大。因此,在牙齒發育鈣化期中,應禁用四環素類藥物。
四環素類藥物除可透過胎盤和通過母乳而使牙著色外,還可使牙齒基質形成與早期鈣化受到干擾,從而影響其發育。
此外,各種四環素類藥物所致著色不同。四環素、地霉素與去甲金霉素一般為黃色,逐漸加深至棕色,金霉素則多為灰褐色,也可逐漸加深為深灰藍色。
釉質發育不全
釉質發育不全是在牙齒發育期間,由於局部或全身因素的影響,導致釉質發育發生障礙所遺留的釉質結構缺陷。一般分為發育不全與鈣化不全兩種類型,前者系釉質基質形成障礙所致,常有釉質實質缺損;後者則基質形成正常而鈣化不全,可無實質缺損。
發病原因一是嚴重營養障礙,缺乏維生素A、D、C以及鈣和磷,引起釉質和牙本質的形成遲緩甚至停止。二是嬰兒或母體疾病如小兒患佝偻病或麻疹、白喉、猩紅熱、肺炎等高熱疾病,或母體孕期患風疹等。三是內分泌功能失調,與甲狀旁腺和鈣、磷代謝有密切關系,一旦功能失調,就可出現釉質發育不全。四是由遺傳因素所致,常可累及乳牙,或同時影響乳、恆牙,可伴有骨骼或心髒等其它遺傳性缺陷。一些局部因素如嚴重的乳牙尖周感染,也可影響繼承恆牙的發育,形成釉質發育不全。臨床上根據病變的輕重可分為三類:輕者釉質表面硬而平滑,除有白垩或黃褐色變外,無實質缺損;中度者釉質表面除有色變外,還有點狀、窩狀或溝狀凹陷;重者釉質表面可呈蜂窩狀,甚至可有部分牙本質外露,前牙切線變薄,後牙牙尖可有部分缺失。
由於各牙發育期先後不一,遇發有障礙時,同時期內發育的牙均受影響。根據釉質發育不全所發生的牙位,可以推斷患牙發生障礙的時間。
釉質發育不全一般無自覺症狀,但由於發育鈣化較差,較易磨損,抗齲能力也較低,若缺損嚴重,可有感覺過敏現象。
預防主要應從胚胎期至出生後6一7年內,尤其是3歲以前,注意營養攝入和婦幼健康的保健。
牙髓壞死後牙齒變色
由於種種原因造成了牙髓壞死,此時牙齒由於沒有了營養的供給,就會出現變色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