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牙(斑釉)與飲水有什麼關系?
斑釉又稱氟斑牙或黃斑牙,牙齒的釉質呈現粉筆樣白垩色斑塊或黃褐色甚至棕色斑塊,重的有釉質缺損,是一種地方病。兒童於7~8歲以前牙齒發育礦化期飲用當地含氟量過高的水所引起。但飲水中缺乏氟,牙齒的抗齲能力就會減弱。水氟含量以每升水不超過lmg為適宜,這種情況下氟含量斑釉發生率不高,也能起到一定的防齲作用,但個體因素和其他生活因素可使機體對氟的感受性出現一定的差異。若超過1mg/L,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斑釉牙。
斑釉牙的形成是由於在牙齒的礦化期間,長期飲用了氟含量過高的水而引起的牙齒礦化障礙,牙齒的發育礦化是在兒童7~8歲時完成,故兒童在7~8歲之前居住在飲水氟含量過高的地區,就可產生斑釉牙。牙齒的礦化障礙已形成,即使以後再遷往氟低的地區也沒有用了。
斑釉一般不發生在乳牙上,除非飲水中氟含量特高時才表現在乳牙上,這是因為乳牙的發生是在胚胎時期,釉質礦化完成在1歲以前,胎兒時期,氟只有少量能通過胎盤到胎兒體內,出生後1年內為哺乳期,乳汁中的氟含量是比較恆定的。中的細菌不斷地進入口腔,一部分停留在口腔內,一部分隨吞咽被排除。
口腔內的溫度、濕度和復雜的結構都為細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適宜的條件。因此,口腔中可培養出多種微生物。進入口腔的細菌,要成為口腔細菌群中的1種,必須先在口腔內定居。唾液中的糖蛋白可在牙面上形成一層l~15μm厚的薄膜(稱獲得性膜),使細菌附著成為可能。一旦牙面獲得性膜形成,僅在數分鐘內便有細菌附上去,層層沉積。這種細菌性沉積物,稱為菌斑,它為牙結石的形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礦化核心,而牙結石形成所需的無機鹽成分則來源於唾液。
唾液中所含的鈣、磷等礦物鹽呈過飽和狀態,當唾液流出導管口,進入口腔後,所含的二氧化碳張力降低一半,一氧化碳逸出,唾液pH升高,鈣、磷離子即從過飽和狀態中析出,沉積在核心的周圍。在礦物鹽沉積的同時,居於核心中的細菌也逐漸礦化了,久而久之,便形成硬化的牙結石。
牙結石是鈣化的菌斑,附著在牙面上,可分為龈上牙結石和龈下牙結石。顯微鏡下,牙結石呈層板狀結構,中心是各種形狀的結晶體,而表面永遠覆蓋著一層尚未礦化的菌斑。實驗表明,在無菌狀態下,單純粗糙的牙結石表面對牙龈的機械刺激並不引起牙龈明顯的炎症。但長期積壓的食物嵌塞,牙結石對牙周組織的危害主要在於它構成了菌斑附著、滋生的良好部位。此外,牙結石的存在會妨礙口腔衛生,促使菌斑更多的形成。牙結石本身也容易吸附更多的細菌毒素,對軟組織造成刺激,使牙龈充血、水腫,刷牙時出血。
龈下牙結石對牙周組織刺激最重,而刷牙又不能除掉,必須用專門的潔治法除去。也可用根面平坦術除去龈下牙結石和壞死的根面牙骨質。此外,咬合創傷也與牙周病有關,咬合關系不會產生過大的創傷性的力,使牙周組織難以耐受,引起牙周組織的破壞。設計不當的假牙,也會使支持它的牙齒松動。牙周病到了晚期,牙根大部分暴露,留在牙槽內的牙根變短,這時咀嚼任何食物都可引起牙周組織的創傷,加速牙齒的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