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是那麼回事!
前陣子,新浪微博上的口腔界有些熱鬧,緣由是某位美女在網上曬自己做門牙美容的經歷,被某知名口腔科普人士評論為“美容冠”,給她做治療的醫生是“美容冠醫生”,預測“幾月幾年”後會有“牙周的影響”。而隨即眾多牙醫聲援那位為美女治療的著名口腔醫院醫生,牙醫們都認為這名所謂的口腔“科普”人士批判錯誤,並不是他說的“美容冠”。
那麼,問題就來了:“美容冠”是怎麼回事?難道真的連專業人士互相掐架也搞不清嗎?其實不是那麼回事!
美牙是怎樣煉成的
美女分享的經歷大概是這樣的:7歲發現上颌門牙歪,父母打算帶她去矯正牙齒,最終放棄;28歲決定不再忍受牙齒畸形,先咨詢北京牙醫,牙醫給出的方案是前面4顆牙的“美學修復”;後來在廣州就診,專家給出的方案也是4顆牙的修復治療,就診四次,期間經歷“磨牙”、“殺神經”、“打樁”和“粘上”。
她在描述完經歷後,補充寫道:“其實每個醫生都是建議我先戴牙套的,因為這樣可以盡可能地保留原有牙齒的健全。醫生很明確地跟我說,無論選擇哪一種修復(帶牙套正畸或者美學修復),一旦選擇了,決定下來了,都是無法終止的。”
該美女自始至終沒有提及“美容冠”三個字,可見醫生並沒有以“美容冠”來誘導她;唯一提到相關性比較大的是“美學修復”,而且為她診治的醫生並沒有建議她首選“美學修復”,而是建議她“先戴牙套”(即正畸治療,俗稱矯牙或箍牙)。
由此可以明確兩點:一是作為病人,對治療是知情同意的,自願放棄首選的“戴牙套”方案,選擇“美學修復”方案;二是作為醫生,是遵守醫療原則的,保證了病人的知情同意權,強調了首選方案和第二方案,最後按照病人選擇的第二方案進行了治療。
“美學修復”≠“美容冠”
“美學修復”或者“前牙美學修復”,顧名思義,就是出於美學目的,也就是美觀,對牙齒進行的修復治療。
這個詞在口腔醫生口中經常出現,國內外牙科專家都有鴻篇巨著論述,比如國內劉峰醫生的《口腔美學修復臨床實戰》、駱小平醫生的《前牙美學修復及全瓷修復體設計》、美國GerardJ.Chiche等編著、劉榮森等翻譯的《前牙美學修復臨床設計圖譜——如何構建完美的笑容》等。
從患者角度來看,選擇“美學修復”,是無可厚非的。從美女的分享就可以看出,“美學修復”在治療時間、主觀感受等方面具有優勢,而且對患者本人而言,這些優勢壓倒“戴牙套”方案,最終患者選擇了“美學修復”。
從牙醫角度來看,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進行“美學修復”治療,是符合醫療診療原則的。對於輕度的前牙不齊,在清楚說明各種治療方案,尤其是強調一般是首選的正畸治療方案之後,患者仍然選擇“美學修復”,那麼就不能簡單地認為這是“美容冠”。
“美容冠”的銅臭味
非專業人士可能對“美學修復”有點陌生,不過對“美容冠”可能就耳熟能詳了。網絡、報刊、電視、公交車乃至大街小巷、門前屋後,幾乎都可以看到“美容冠”的廣告。
然而,“美容冠”卻從未在口腔醫學專業書籍上出現過,而且可以這麼說,有良知的口腔醫生也不會用“美容冠”這個詞來誘導患者。“美容冠”沒有定義,沒有准生證,就充斥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這是不正常的。
“美容冠”是被利益驅動、由商家違背醫療原則吹捧出來的一個偽概念。它在一定程度上類似於“美學修復”,但是它剝奪病人的知情權,誘導病人選擇並非首選的治療方案,從一出現就沾上了濃濃的銅臭味,成為有良知的專業人士唾棄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