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好幾個孕婦朋友的,都有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的,而且也不敢治療的,怕傷害到寶寶,但是又難受,其實孕婦的口腔疾病最好以預防為主,只有知道長出現哪些口腔疾病才能更好的預防!
懷孕會引起生理上的一連串的變化,口腔部分也會因為內分泌及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而使孕婦容易患許多口腔及牙龈的病變。在懷孕第一個三月期因胎兒發育易受藥物影響而導致畸形兒,這段時間盡量不要使用藥物。一般的口腔手術,手術前後都須服用治療藥劑,如果是時間長並刺激的口腔手術,易致流產。
懷孕會引起婦女生理上的一系列變化,口腔部分也會因為內分泌及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而使孕婦容易患上口腔及牙龈的病變,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牙周炎
牙周炎,是指未完全長出的牙齒,其牙齒周圍的牙根發炎。
由於人類的進化及從小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現代人類下颌骨的發育還較古代人類下颌骨小,以致於人類最後萌出的第三大臼齒,常“無地自容”而導致“水平埋沒”長不出來,或“傾斜部分萌出”。因牙齒無法完全長出,部分還覆蓋在牙肉之下,這時牙冠與這塊牙肉之間便有空隙,而這空隙便形同一只“垃圾袋”,滯留食物殘渣及滋長細菌。時間一久,這塊牙肉(牙龈瓣)便會有急性、慢性等發炎現象,有時,更會有脹液形成。這時牙肉腫脹,上面牙齒咬到這塊肉,越咬越腫,越腫越容易咬到,發炎越厲害。如此周而復始,愈演愈烈,發炎便會向後擴散到耳部、喉部及口底,更為嚴重的是,病人常會有全身毒性並發病,如發燒如全身倦怠等。此外,病人不能咬合,且有口臭味。這種痛苦加諸於病人,尤其是生理、心理急劇變化的孕婦,常常會令人無法忍受。更不幸的是,這種牙齒萌作出作怪的時間,最常發生在20-35歲之間,因此在我們論斷中,孕婦患有口腔疾病的病例,不勝枚舉。
嚴格說起來,為防范牙冠周圍炎困擾孕婦,婦女應該在准備懷孕之前,即作口腔檢查,及時將有問題的智齒拔除,因為在懷孕初期及末期不適於口腔手術,就算是在懷孕三到六個月的較安全期,要孕婦隨可能費時數十分鐘的智齒拔除過程,也是一件大苦事。
懷孕期的牙龈病
懷孕本身並不會引起牙龈炎,但由於懷孕期間,動情激素及助孕酮的增加,會促使牙龈中微小血管叢的擴張、扭曲及循環滯留,使牙龈對機械刺激較為敏感,而且這種荷爾蒙的增加,會破壞牙龈肥大細胞,放出組織胺及溶蛋白酶等,都會牙龈對外來刺激的反應更激烈。因此一些輕微刺激的存在(如只有少數的牙菌斑)在未懷孕前都不會引起不適的症狀,但是懷孕後會出現嚴重牙龈發炎、腫脹現象。通常類懷孕末期第二到第三個月時,牙龈炎開始加重,在懷孕第八個月前,變得更加嚴重。有些翻版的病例,更會出現一些分散的瘤塊,稱之為懷孕腫瘤。因此,懷孕前,及早將此類牙齒斑、牙結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去除是迫切需要的。
蛀牙
一般婦女會有“懷孕時一定會壞牙”的錯誤觀念,而任由牙齒蛀蟲,實在非常不幸。其實,懷孕不一定會壞牙,而是因為懷孕時,孕婦生理及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常會疏忽,全身倦怠,並且常有激烈嘔吐的現象,一刷牙就會嘔吐,因此很容易停止或荒廢刷牙。胃酸滯留口中,或常喜歡吃酸性食物,致使唾液PH值改變,也是造成孕婦容易蛀牙的原因。
急性牙根炎
有些較厲害的蛀牙,如果牙髓神經已經壞死,反而不會痛,病人一無知覺,但漫漫十月懷胎,便可能爆發急性尖牙周炎,根尖牙槽炎、根尖牙槽腫脹等急性症狀,也會有無法忍受的腫痛。因此,但凡無髓牙、殘根或以前已作根管治療而明顯地有根尖病灶的牙齒,都應該及早求診,及早治療或拔牙、補綴,以避免懷孕期間疼痛。因此,呼吁所有的准媽媽們,要及時作口腔檢查,如果發現有問題要及早治療處理。更希望您在准備懷孕之前,即作口腔檢查,務必在懷孕前“除舊迎新”,准備好一口“好牙”,媽媽地在幸福安詳的呵護期待下,迎接您可愛的寶寶。
因此,孕婦在懷孕的四到六個月最適宜做拔牙手術,但經常因為孕婦本身的疏忽的折磨,造成准媽媽們的苦不堪言,更可能因而影響“胎教”。經常困擾孕婦的口腔內疾病有以上幾種,孕婦應提高警覺,隨時檢查防范,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