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術前准備,那麼現在談談在牙椅上,你應該全力配合,做到最好的幾件事兒。
麻醉選擇。根據自己痛域的高低,告知醫生是否需要麻醉。像我這種糙女漢字,痛域高,年輕的時候被抽牙髓也沒有麻醉。可是對治牙恐懼的、痛域低的人還是治療前要求麻醉為好。很多人對麻醉有誤解,認為麻醉傷腦,影響智力,其實不對,麻醉很安全,麻醉劑只是一種藥品,幾個小時之內就代謝沒了,哺乳期的婦女都能用,所以聽信謠言,強忍疼痛完全沒有必要。看到那些緊緊握拳、身體緊繃、嘴唇顫抖的患者,我的心也顫抖,真心下不去手,無法操作。不過笑氣普及後,舒適牙科的大時代就到來了。 大開口。上學時,曾被臨床醫療的同學鄙視:乃們干的都是摳窟窿盜洞的活!的確,口腔的操作范圍實在是小,開口度小,就無法操作。 鼻呼吸。牙鑽是高速旋轉的噴水的機器,水是用來降溫的,沒有水,牙就鑽糊了。所以必須用鼻呼吸,如果口呼吸容易嗆咳,影響舒適治療。 勿亂動。不要拉醫生的手,不要突然動作,有不適舉手告知。突然動作非常危險,有可能誤傷口唇、舌。 牙醫都是普通人,也會讓同事定期檢查牙齒,定期洗牙,每當躺在牙椅上時,也會有一種對未知的疼痛的隱隱的恐懼,記住以上幾點,讓治療快速順利的完成,才是醫患共同的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