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嵌塞
有時候在臨床上,經常遇到食物嵌塞的病人,他也總會問,如何解決嵌塞的問題,有時候你也不知道怎麼回答,科普式的跟他說定期洗牙和合理運用牙線清潔,一下子好像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辦法,那好吧,有問題總得解決問題
現在從牙周病學和口腔解剖生理學角度,一同了解食物嵌塞的原因、危害、治療措施,還有牙體生理解剖與食物嵌塞的關系
(一)牙體生理解剖(摘自北大醫學出版社《牙體解剖與口腔生理學》第二版第十二章牙體形態的生理意義)
牙冠形態的生理意義
1鄰面接觸區
牙齒在牙槽窩內連線排列成彎曲的近似拋物線的牙弓。牙冠鄰面(進遠中)為凸面,各牙冠借助外形高點相互接觸,此處稱為“接觸點”或“鄰接點”
在咀嚼的過程中,每一個牙齒都有它的正常的輕微動度,稱為牙齒的生理動度。由於這種生理性運動,使各牙之間的接觸點發生磨耗,由於初期的點接觸變為面接觸,成為接觸區,其生理意義:
(1)防止食物嵌塞
(2)保持牙弓的穩定性(鄰牙相互接觸,相互支持,分散he力,維持牙弓形態的穩定)
(3)保持牙面的清潔
A從頰面觀:
前牙接觸區:近切緣
後牙接觸區:近中三分之一
注:牙齒越向後方,接觸區的位置越近頸部,一例外,上尖牙的遠中接觸區位於中三分之一,而第一、第二前磨牙的接觸區在中三分之一和he面三分之一交界處
Bhe面觀
前牙的接觸區在唇舌向的中心,後牙稍偏向頰側
2鄰間隙
位於兩牙之間,接觸區的龈方,是一個以兩牙鄰面為邊、牙槽嵴為底面構成的三角形間隙。此間隙正常時牙龈乳頭充滿,阻止了食物的堆積,保護鄰面和牙槽骨,除了防御功能外,鄰間隙通過牙龈乳頭內的血液循環,還間接地為鄰近的牙槽骨提供營養支持
鄰間隙隨著鄰面的磨耗(點接觸到面接觸)而變窄。越向後方的牙齒,由於牙冠變短,所以鄰間隙的he頸徑也是變短的
3外展隙
指接觸區向周圍展開的空隙,它們是牙齒四周食物的排溢通道
外展隙的命名是根據它們與接觸區的關系,如:頰(唇)外展隙、舌外展隙、切外展隙、he外展隙、龈外展隙(也就是頸外展隙)
外展隙的生理意義:
1為食物排溢通道(避免食物滯留he面,同時減輕牙齒的負荷,分散和減輕he力)
2防止食物嵌塞
3清潔牙面(當食物夾雜著唾液等滑過牙面,可起自潔作用)
4保護牙龈
4唇、頰、舌面的凸度
牙冠的唇、頰、舌面都有一定的凸度,這也是牙冠外形高點所在之處
凸度過大:牙龈失去食物按摩的作用,退縮
凸度過小:食物直接撞擊頸部牙龈,使牙龈創傷,與牙齒分離形成間隙,導致食物滯留,引起一系列牙周問題
凸度適當:給予組織適度的刺激,保護牙頸部牙龈,利於清潔各唇、頰、舌面
(二)牙周病學(摘自人衛第四版《牙周病學》第五章第六節食物嵌塞)
1食物嵌塞概念:在咀嚼的過程中,食物被咬合壓力入相鄰兩牙的牙間隙內
危害:由於嵌塞物的機械刺激作用和細菌的定植,除引起牙周組織的炎症之外,還可引起牙龈退縮、龈乳頭炎、鄰面齲、牙槽骨吸收和口臭等
正常情況下,鄰牙之間的緊密接觸關系,完善而牢固的接觸點能防止食物通過接觸點進入牙間隙。良好的邊緣嵴和窩溝形態以及牙的外形均能防止食物在咀嚼過程中被擠壓進入牙間隙。
2食物嵌塞的方式
1垂直性嵌塞
食物從he面垂直方向嵌入牙間隙內。此類型的嵌塞較緊,不容易剔除
原因:A兩鄰牙失去正常的接觸關系,出現縫隙,則食物容易嵌塞
B來自對he牙的楔力或者異常的he力
C由於鄰牙的he面的磨損而使食物外溢道消失
2水平性嵌塞
除了咬合力引起的食物嵌塞之外,唇、頰和舌的壓力等都能將食物壓入牙間隙
3食物嵌塞可引發牙龈和牙周的炎症:
1兩牙間發脹或者深隱痛
2牙龈發炎出血,局部有臭味
3龈乳頭退縮
4牙周袋的形成和牙槽骨的吸收,嚴重者可發生牙周膿腫
5牙周膜可以有輕微炎症,導致牙齒咬合不適或叩診不適
6根面齲
4食物嵌塞的he治療
1選磨法
重建或調整邊緣嵴
重建食物溢出溝
恢復牙尖的生理形態
2充填體或者冠修復
A鄰he面充填(恢復鄰接區)
B全冠或聯冠
3拔牙(第三磨牙)
4正畸矯治
5修復缺失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