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人類在進化過程,生活習慣發生了改變,所獲得的食物越來越細軟,造成下颌骨逐漸退化、縮短,以致智齒萌出位置不夠,萌出受阻。醫學上稱為“阻生智齒”。阻生智齒可以呈現多種多樣的位置,如垂直、前傾甚至水平位、倒置等。
阻生齒的表面有牙龈瓣覆蓋,這樣與牙冠之間就形成了一個袋狀縫隙,醫學上稱之為“盲袋”。人們吃的食物殘屑最易藏在裡面,加上口腔的溫度、濕度又合適,給細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繁殖環境。盲袋裡的食物殘渣即使刷牙、漱口也不容易清除。在正常情況下,細菌所造成的危害並不明顯,但在感冒、疲勞、抵抗力降低時,它就興風作浪、乘虛而入,這就形成了智齒冠周炎。 這種病不能小看。它來勢凶猛,牙龈腫脹疼痛明顯,嚴重的會出現張口受限或牙關緊閉、進食吞咽困難,並伴有發燒、頭痛、周身不適、便秘、白細胞增高等全身症狀。若治療不徹底,就會變成慢性炎症。冠周炎反復發作時,可形成人體的“病灶”,危害健康。另外,阻生牙對鄰牙也有損害,常造成鄰牙齲齒,嚴重時可產生牙髓炎,並可使鄰牙牙槽骨受損而過早喪失功能。 智齒冠周炎是青年好發的一種口腔疾病,若有反復發炎的阻生智齒應盡早拔除,而且不用鑲牙,拔除後對人體健康有益,對鄰牙也是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