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牙神經」「殺牙神經」這些詞匯一定為牙痛專業戶們所熟知,因為聽上去簡單粗暴,易於理解,當然,也有點恐怖兮兮。
但如果說出「根管治療」這個名詞,普通人十有八九不知所謂。事實上,根管治療正是俗語中「抽牙神經」的專業說法。
一、什麼是根管治療?
1.根管治療等於「抽牙神經」嗎?
解釋根管治療也許有點困難,我們可以先從簡單粗暴的「抽牙神經」談起。
其實,每一顆牙齒的中央都存在一套管道系統,管道裡面充盈著一種叫做「牙髓」的組織,它不僅包括神經,還包括血管、淋巴管等。
神經傳遞這顆牙齒的感覺,血管為這顆牙齒提供營養支持。
當牙痛發生的時候,相比負責營養作用的血管,人們肯定更在意同疼痛症狀相關的神經組織,所以,根管就這樣被人們誤稱為「牙神經」。
還有一個意義非凡的動詞:「抽」!所謂的「抽牙神經」,就是把牙髓中的「牙神經」從牙齒中央的管道系統中抽走,從而讓牙齒疼痛的感覺消失。
簡單粗暴地理解就是:連傳遞痛覺的神經都被抽走了,牙齒自然就不痛了呗!
但是,根管治療的定義不會像前面所說的那麼簡單,「抽牙神經」只是根管治療復雜操作程序中的關鍵一步。
2.為什麼要做根管治療?
首先,我們要知道,不是所有的牙痛都要進行根管治療的,也不是所有接受根管治療的病人都是因為牙痛。
簡單地說,只有引起了或存在極高風險會引起牙髓不可逆的病變時,才適合進行根管治療。
因為牙髓是包裹在牙齒硬組織內部的軟組織,血液供給較其他組織少,機體產生的免疫反應很難在牙齒這個狹小的空間裡發揮作用。所以,一旦發生感染,通過自然恢復,乃至使用抗生素有效治療的可能性,都接近於零。
3.根管治療的基本步驟
這個時候,我們只好采用物理的方法:
首先在牙齒面磨出一個通道,使用器械把根管內感染組織去除干淨;
消毒之後,再用密封材料將根管與外界隔絕開來,避免產生新的感染;
最後,再用樹脂或者瓷等材料將牙齒的外形恢復起來。
二、哪些疾病需要做根管治療?
1.無法控制的牙髓炎
當蛀牙從牙齒的表面漸漸深入內部,最後穿透硬組織,侵襲到牙髓,產生難以忍受的疼痛時,多半牙髓已經受累,即發展成「牙髓炎」。
對不起,這時再怎麼吃藥都沒用了,趕緊去醫院就診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也有人意志堅強,一直挺到牙齒疼痛症狀不那麼難以忍受,患者自以為是牙髓炎「好了」,但正如前面說的,牙髓的感染很難自愈,這時候,只是病症進入了慢性階段,同樣需要進行根管治療。
2.拖延不得的牙髓壞死
發展成慢性牙髓炎的患者,如果還是繼續拖延,牙髓就會從炎症狀態變成壞死組織。慢慢地,原先乳白的牙齒顏色會漸漸變黑,失去光澤。此時,需要進行「根管治療」。
拖延症誰都有,有人在牙齒變色之後依然無動於衷,終於,咬東西的時候出現了明顯的牙痛。有人還會在病牙的牙龈上發現膿包或膿點。
這個時候,牙髓炎已經進展到牙髓壞死以及牙根周圍組織的疾病了,能不能保留患牙就看你是不是可以馬上出發拜訪牙醫了!
3.其它需要「抽牙神經」的情況
前面講的三種情況實際上是「蛀牙——牙髓發炎——牙髓壞死——牙根周圍組織的疾病」隨著時間遷延病情發展的過程。
蛀牙如果只是發生在牙齒外層,只需要補牙;一旦造成牙髓病變,可能就要「抽牙神經」了。
還有一些其他造成牙髓病變的情況,比如比如牙齒折斷、牙齒出現很深的裂紋、補牙等材料的刺激和一些患者自發性的因素,通常也需要實施根管治療,來保存患牙。
有時候,牙齒的牙髓可能依舊是健康的,但是因為某些治療的需要,牙醫依然會為患者行根管治療。
比如四環素牙,患者在牙齒內漂白治療前應先做根管治療;又比如患者在行修復治療時,作為支撐的健康牙齒不得不磨除一部分牙硬組織,但很可能已經激惹到健康牙髓,那麼須先進行牙髓治療。
三、根管治療的好處和風險
成功的根管治療之後,牙髓的感染以及再感染的風險下降乃至消失,第一感覺就是不會再感到疼痛。
此外,根管治療可以盡可能保存牙齒,雖然這顆牙齒最終失去了牙髓,但它依然可以在一定程度內發揮作用,包括咀嚼、發音、美觀。
更重要的是,它是你自己真的牙齒,而不是假牙。
但是,任何一種治療方法都是收益和風險並存的。
首先,根管非常細小,而且變化多端,每個個體,每個牙齒都不一樣,有的還會出現各種變異,因此治療難度很大。
所以,有時候會出現病情的反復,需要根管再次以及反復治療,最壞的情況是,牙齒感染最終無法很好控制,不得不在耗費了人力物力之後選擇拔除。
其次,根管治療後的牙齒也會發生一些變化,因為沒有牙髓提供營養,牙齒會變得相對脆弱,於是一般會建議患者在痊愈之後用金屬、烤瓷或全瓷的牙冠保護起來。
再次,根管治療的時間成本高,一般需要治療兩次或以上,這就需要病人良好的依從性。尤其是在國內醫療資源匮乏的現狀之下,患者非常多,醫患之間若能默契配合,可以為治療的成功打下基礎。
最後,嚴肅地說一句:隨著更加廣泛的口腔醫學知識的普及,希望根管治療這個詞有一天可以替代「抽牙神經」,粗暴的詞語聽上去總有點不夠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