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牙齒愛磨人
智齒,wisdomtooth,可能是譯自拉丁語:denssapientiae,中文意思是「牙齒的智慧王座」,因為智齒一般是17-25歲左右萌出,遠遠晚於其它牙齒,到了那個年紀大家普遍認為你應該比孩子有「智慧」一點了,所以叫它智齒。國內俗稱「立事牙」,也是同樣的原因。
智齒學名「第三磨牙」,一般來講每人嘴裡0至4顆不等。如果把嘴裡的牙齒按照上下左右分成四個象限,智齒是從中縫向兩側數的第八顆,位於牙列的最末端。
一提到智齒,會勾起很多人的痛苦回憶:臉腫的像含了個雞蛋、嘴也張不開、吃不下睡不香。這些都是典型的智齒冠周炎的症狀,就是智齒周圍感染了。為什麼別的牙就不會這麼折磨人呢?人多房子小,開車找車位,是困擾都市人的兩大難題,智齒也是一樣。因為智齒來得太晚,嘴裡的地方已經都被占滿了,它往往長不正,由此就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接下來我就簡單跟大家談談智齒可能帶來的一些危害。
害人害己的智齒發炎
先談智齒自身的問題。不管長得正或不正的智齒,由於它身處口腔最深處,臨近喉嚨,給它的日常清潔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刷不淨,甚至根本刷不到。所以智齒很容易得齲齒,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壞。
另外由於智齒地處腮幫子和牙床的交界處,很多時候周圍已經不是堅韌的牙龈組織,而是松軟的粘膜組織,抵抗力低下,非常容易發生牙周炎。而不管是齲齒還是牙周炎,都是細菌導致的「傳染性」疾病,會有源源不斷的致病菌從智齒向口腔內其它牙齒播散,其中受累最重的就是挨著的第二磨牙。
再說智齒對周邊的影響。剛才提到了智齒冠周炎,這個問題往往發生在智齒無法完全萌出時,露出了一部分,剩下的部分還被牙床覆蓋著,形成了一個盲袋,好進不好出。這個時候,一旦智齒和牙床之間的縫隙內進去了食物殘渣或者來了什麼厲害的細菌,就會造成局部的感染。尤其容易在抵抗力相對低下時、加班顧不上刷牙時、學習忙碌壓力大時等關鍵時刻反復發作,非常耽誤事。
再有就是智齒在生長過程中會給其它牙齒很大的力量,造成相鄰的第二磨牙牙根吸收,並且可能導致下前牙排列擁擠,因為這個說法還未得到學界的一致意見。
剛才講的是智齒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因此美國每年要花費超過30億美元拔掉1000萬顆智齒。不過總會有人說:「你說的那些我不清楚,不過我的智齒不疼不癢,是不是沒事?還用拔嗎?」
拔還是不拔,這是個問題
一般來講,智齒按照其萌出情況,可以分為三種:完全萌出的、部分萌出的和完全埋伏的。
1.完全萌出
如果說你的颌骨空間充足,智齒得以徹底的萌出,方向非常周正,而且你的日常口腔維護是專業選手級別的,智齒無齲無洞無牙周炎症,碰巧它對面的上智齒也長得很好,倆顆牙形成了很好的咬合關系,不咬腮、不塞牙,那麼這一對智齒就是名符其實的第三磨牙了,完全可以留在嘴裡行使咀嚼的功能。不過這種情況在門診工作中非常的少見,百裡無一。
如果說上述的條件中,有任何一條是不具備的,那麼從預防的角度來講,都要考慮是否要把智齒拔掉了。
2.部分萌出
第二種情況最為常見,智齒長著長著地方不夠了,被前邊的牙卡住了,露出了一半在嘴裡,還有一半埋在肉裡。這種智齒,既沒有功能,又是明確的健康隱患,遲早要腫要疼要影響旁邊的牙。所以一旦發現,建議拔除。
3.完全埋伏
第三種情況最為糾結,往往患者本人都不知道自己還有一顆智齒,都是治其它的牙時拍x光片發現的。一顆智齒以各種各樣的姿態臥在牙槽骨裡,與外界沒有聯通。這種牙拔除的收益在於預防了很多風險,但同時拔除這種智齒術中術後還有一些並發症的風險,比如腫、疼、干槽症、神經麻痺等等,讓大夫和患者都比較糾結。
我查了若干權威教材和文獻,對於沒有症狀的阻生智齒拔還是不拔,沒有什麼直接的試驗數據支持,大多是專家們的觀點。拔的好處是:避免未來會有很大幾率出現各種如上面提及的冠周炎等問題。拔的壞處是可能出現一些暫時或永久並發症,包括拔牙過程中神經受損,導致面頰局部皮膚或部分舌頭的感覺異常,這在一些比較埋伏比較深的智齒中發生幾率會比較高。
所以說,如果發現長智齒了,那就要讓牙醫來檢查一下,是不是什麼問題都沒有,如果確實都沒有,那麼不用拔;而大多數情況下可能是有問題的,最好還是拔掉。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年輕的女性朋友們,要不然懷孕的時候要是鬧智齒可是讓人非常頭疼。如果智齒沒長出來,埋在骨頭裡,你可以選擇拔掉,也可以定期觀察,目前科學還很難給出你十分確定的結論。
最後補充一下,我只有兩顆上智齒,都在沒有什麼症狀的情況下拔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