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
乳牙早晚換,壞了不要緊
景向東臨床觀察發現,“反正早晚要換牙,沒事的”、“乳牙壞了還會長恆牙”、“壞幾個牙齒照樣吃東西”等說法常被不明就裡的父母掛在嘴邊。他指出,事實上,孩子的乳牙從6歲左右開始替換,要到12歲左右才換完。有大人抱怨牙齒不整齊,並不是因為民間傳言“換掉的牙齒沒放好地方”,而可能跟幼年時的齲齒有關。因為兒童的乳牙齲齒不經處理會引發牙列不齊,影響恆牙的發育。
如果乳牙齲齒發展成為乳牙根尖周炎,可能會波及到在牙根端的後繼恆牙牙胚,致其牙釉質發育不全。此外,齲病可導致乳牙牙冠長度縮短或被過早拔除,致使其兩側相鄰牙向此間隙移位,使後繼恆牙萌出因間隙不足造成位置異常,還影響恆牙萌出的順序和位置,造成牙齒排列不齊,影響一生的美觀。
這些不是危言聳聽,臨床上會發現一些孩子的個別恆牙的牙面有白垩色或黃褐色的斑塊,嚴重時牙面還有凹陷,就是由恆牙牙釉質發育不全引發的。還有的人由於牙齒齲病的緣故長期用一側牙齒咀嚼,久而久之便造成面部發育不對稱,造成颌面部輕重不等的畸形。
此外,乳牙蛀牙尤其是前牙的嚴重蛀牙,會影響孩子的發音,對其語言能力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誤區二
“牙洞”不痛不癢就無需治
如果“牙齒洞”不痛不癢的,是不是就不需要治療了呢?景向東解釋稱,齲病的出現和加重都是漸進的,一般孩子牙齒初現“小洞”時還不會感到疼痛,但俗話說,“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等到小洞變成大洞,發展成牙髓炎、根尖周炎才會出現疼痛和腫脹,這時再治療就麻煩多了。
景向東指出,年幼的孩子尚未養成良好的口腔護理習慣,特別是睡前不刷牙或沒刷干淨,食物殘屑在細菌作用下很快會發酵產酸,再加上口腔因睡眠而缺少唾液,不能稀釋中和細菌產的酸,牙齒很容易受到腐蝕,這是不少孩子齲齒高發的主要原因。他建議家長最好每半年帶兒童到醫院檢查一次口腔,讓口腔醫生認真檢查牙齒是否有“小洞”以便及早處理。
長第一顆牙就應培養好習慣
預防齲齒的最直接方法就是要從小培養好習慣,他建議家長可從下面幾點著手協助和引導孩子做好日常的口腔護理:
1.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當寶寶長出第一顆牙,媽媽就要為寶寶做口腔護理。早晨及晚上臨睡前,在食指上纏上干淨的紗布,沾清水清潔牙齒及牙龈,有利於保持乳牙清潔,按摩牙龈也可促進牙齒萌出。出牙後的寶寶,平時每次喝完奶後,要給寶寶喝幾口白開水,以清潔口腔,保護牙齒。從3歲起就要讓兒童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
2.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鼓勵孩子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多吃五谷雜糧、蔬菜、水果等對牙齒有利的食物,通過充分的咀嚼促進下颌的發育、使牙齒更整齊更易清潔。另外,盡量養成吃完東西後漱口、睡前不吃東西的好習慣。
3.杜絕其他不良習慣:有些兒童在出牙和換牙時出現吐舌、吮指、舔牙、咬鉛筆、咬衣角、咬嘴唇、吮指、單側咀嚼等不良習慣,家長應及時糾正,否則會造成牙齒的畸形,影響孩子牙齒咬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