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口腔網
  1. 首頁
  2. 口腔常見疾病
  3. 口腔基本知識
  4. 口腔護理保健
  5. 口腔百科
  6. 口腔疾病治療
 啊啊口腔網 >> 口腔護理保健 >> 口腔保健基本常識 >> 孕婦口腔病速治療 小毛病忍出大問題

孕婦口腔病速治療 小毛病忍出大問題

  自1989年全國愛牙日設立以來,兒童口腔健康一直是活動關注重點。

  “其實,兒童的口腔健康自准媽媽期待有一個小生命起,就應該引起准媽媽們的注意,孕前除了對生殖器官以及相關的免疫系統、遺傳病史進行檢查之外,還應該給自己的牙齒做次全面‘體檢’,別讓‘牙龈瘤’瞄上你。”

  自1989年全國愛牙日設立以來,兒童口腔健康一直是活動關注重點。

  激素異常,牙龈長出“腫瘤”

  近日,懷孕兩個月的陳女士發現自己刷牙時總是無緣無故出血,一開始以為是因為懷孕吃得太補而“上火了”,也不敢吃消炎藥。可是沒想到,這幾天陳女士的牙龈上長出了大小不等,呈暗紅色的“肉球”,湊近鏡子一看,球上還布滿了血絲,一碰就更容易出血。這把陳女士嚇壞了,到醫院一檢查才知道,自己患上了妊娠性牙龈瘤。

  “女性受孕後,雌性激素、妊娠激素水平也出現不平衡,內分泌發生改變雌性激素代謝的增加,會使牙龈組織炎症加重。”“如果再不注意維護口腔衛生,致使在牙龈組織附近大量堆積牙菌斑、牙石,嚴重的牙龈炎症就會變成牙龈瘤。”

  “一些孕婦一聽說是瘤嚇得腿都軟了,事實上此瘤非彼瘤,牙龈瘤只是一種增生組織,並非真性腫瘤,及時治療就可以了。如果孕媽心情緊張對胎兒的發育反而更不好。”

  據了解,牙龈瘤來源於牙周膜及颌骨牙槽突的結締組織。雖然長得像腫瘤,但並沒有腫瘤特有的結構,故非真性腫瘤。腫塊一般生長緩慢,但在女性妊娠期可迅速增大。腫塊長大可以遮蓋部分牙面及牙槽突,表面可見牙壓痕,易被咬傷而發生感染。腫塊長大後,還可以破壞牙槽骨壁,致使牙松動、移位。

  牙周感染,小問題可帶來大風險

  “孕婦的牙龈發炎所產生的細菌,會通過母親的血液循環進入胎盤組織,引起羊膜腔感染,羊水發生任何形式的破裂都能對母親和胎兒帶來風險,直接導致宮內胎兒受感染而影響發育。”

  據英國《每日郵報》年初報道,一名35歲的女性在懷孕39周後產下一個死胎,醫生經檢查發現,在母親的口腔和嬰兒的血流、肺和胃裡發現了同樣的細菌。最後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該嬰兒的死因是由母親患的牙龈疾病——牙龈炎造成的。

  圍繞牙齒的牙龈組織一旦感染嚴重,口腔中的細菌及其產物會通過母親的血流進入胎盤,對胎兒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牙周疾病可通過感染性和炎症性的刺激對胎兒造成影響,引起一些妊娠的常見問題:流產、早產和抑制胎兒生長發育。臨床上有數據顯示,患有不同程度牙周炎的孕婦,其早產幾率是沒有牙周炎的孕婦的2—7倍,胎兒體重過輕的幾率也相應增高,而死胎的幾率高出15—30%。

  婦女准備懷孕前就要建立一個健康的口腔環境——詢問牙醫師正確的刷牙法、用牙線去除牙菌斑的附著,及定期洗牙。要認真的刷牙並將口腔中的蛀牙治療好,以免到了懷孕期,因小感染出現大問題。“此外,該治的牙治好,該拔的牙拔掉,該鑲的牙鑲上,有病灶就及時根除。這樣即使孕期出現牙龈問題,也不至於太嚴重。”

  孕婦牙有恙,絕不能忍

  “口腔有病千萬不能忍,諱疾忌醫,有時候小毛病容易忍出大問題。出現牙龈瘤之後,特別是在懷孕前三個月,醫生也不敢輕易給孕媽切除牙龈瘤,因為這時孕婦容易流產,七、八個月的時候又容易早產。”

  能做到孕前檢查當然最好,如果患有較嚴重的口腔疾病,也應在治療好這些疾病後再懷孕,否則在孕期中發現問題再治療,用藥就會受到限制。如果懷孕前沒有檢查牙齒,最好在懷孕中期找個時間做牙齒檢查及洗牙,發現不良信號就應該馬上去醫院,以免更糟糕的情況出現。她告訴記者,一般簡單的洗牙及補牙在妊娠期間都可以接受治療,但如果孕婦屬於情緒緊張型,妊娠前期有流產的風險。在妊娠中期,孕婦肚子不會太大,而狀況又比較穩定,故大部分的牙科治療(如洗牙、牙科補綴、根管治療等)可在這個階段完成。但是一些耗時比較長的牙科手術,如牙周翻瓣深部治療等,可能會對孕婦的心理產生一定影響,故建議延後到產後再做治療。

(實習編輯:徐潤蘭)

Copyright © 啊啊口腔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