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是陪伴我們一生的親密伙伴。除了幫助咀嚼食物,它還是人體健康的一面鏡子。牙龈出血、牙龈紅腫、牙疼……很多人以為忍忍就能過去的“小毛病”,在口腔專家眼裡,是牙齒發出的“求救信號”,這些牙病輕則影響外觀,嚴重的還會對全身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牙不好全身都遭殃
俗話說:“牙不好,疾病滿身跑。”口腔是食物進入人體的首個通道,多項國外研究發現,牙的好壞與全身健康密切相關,牙不好,不僅影響容貌,更會影響全身健康。
更易患癌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牙龈疾病是頭部腫瘤增加的重要原因。日本名古屋大學醫學研究中心研究也發現,牙齒脫落比率高的人,食道癌發病率增加136%,頭頸癌增加68%,肺癌增加54%。此外,牙不好,口腔癌、舌癌等風險也會增加。
心髒病風險高
英國國民衛生保健系統和利茲大學的研究發現,年輕時有過嚴重掉牙史的人,死於心髒病的風險比那些掉牙數小於或等於4顆的人高出35%。日本相關專家也指出,牙周炎所滋生的毒素和病菌能侵入血液,不僅會造成血小板凝固,還會直接在動脈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塞。
腸胃遭殃
牙不好,咀嚼能力便受限,老年人尤其如此。如果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便會加重胃腸負擔。久而久之,胃腸道的分泌功能也可能受影響,出現胃痛、腹痛、腹脹、惡心、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狀。
容易咽炎
睡前不刷牙的習慣要不得。很多年輕人睡前愛吃零食、燒烤等,但吃完又不及時刷牙、漱口,殘留在牙齒和口腔內的食物殘渣,給細菌創造了生存環境,時間長了,當細菌長到一定范圍後,就可能轉移到咽喉部,引發炎症。
記憶力受損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研究發現,牙齒數量越少、牙龈問題越嚴重,其記憶力、思維能力的得分越低。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有兩大原因,一是口腔健康差可能意味著飲食較差,有益大腦健康的營養攝入就較少;二是口腔疾病特別是牙龈炎,會在整個人體循環系統內引發炎症,從而影響認知功能。
讓人抑郁
澳洲迪肯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牙齒好壞與抑郁症存在關聯。研究人員分析發現,61%的受調查者有抑郁症狀,同時在過去1年中牙齒有過不適感,57.4%的人自認為牙齒健康狀況不好。
此外,許多研究還發現,孕婦患上牙周炎,會增加早產兒、低體重兒的出生幾率。口腔問題還對糖尿病、關節炎等控制不利。
一生的護牙重點
從胎兒期到成人期,再到老年,護牙可以說是貫穿一生的大事,不管在哪個時刻出現問題,都會對健康造成影響。那麼,不同年齡段在護牙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和防護重點?
懷孕前不疼不腫也要查牙
讓孩子擁有一副健康的牙齒,是每個家長的心願,但很多人不知道,妊娠期准媽媽的口腔護理也可能影響孩子的牙齒。
孩子的乳牙從胚胎第二個月開始發生,恆牙在胚胎第四個月開始發生,所以孕期母體,也就是准媽媽們的心理、生理和營養狀態將影響胎兒牙齒的發育。同時,妊娠時體內的雌性激素和孕酮水平明顯升高,容易發生齲病與牙龈炎,應特別注意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並選擇適當的治療時機。
一般來說,妊娠期前3個月為易流產時期,此時做口腔醫療一般僅限於處理急症,應避免X線照射。可在妊娠中期治療齲病,避免因劇烈牙痛而誘發流產和早產。
需要提醒的是,口腔檢查是准媽媽容易忽視的產前檢查,一旦發生病變,會危及孕婦及胎兒的健康。建議在准備懷孕前,即使牙齒不疼不腫,也應做一次全面的口腔檢查和保健,包括及時治療有病變的牙齒;做一次全口潔牙,以去除牙石、牙菌斑及色素等;治療牙周疾病;拔除不能保留的牙齒、反復發炎的阻生智齒或殘根、殘冠,以免後患;拆除不良修復體;修復缺失牙,以恢復咀嚼功能。
另外,准媽媽應多吃富含鈣質的食物,少吃甜食酸食,每天要早晚刷牙、使用牙線,牙縫大的話還要用牙縫刷。假如孕婦出現了口腔問題,要及時就診,孕期4~6個月是口腔治療相對安全的時期。
最後,准媽媽應了解一些兒童乳牙的生長、發育、礦化及萌出情況,常見兒童口腔病的預防方法,不同年齡時期兒童口腔護理知識等,讓寶寶自出生後就能受到適當的口腔護理。
幼兒期護好六齡齒最重要
兒童6歲左右除了前牙替換外,在乳牙磨牙的後面會長出新的恆磨牙,即“六齡齒”。由於其位置隱蔽,往往被忽視。臨床上,孩子換牙期發生的“六齡齒”齲壞,甚至波及牙髓牙根出現炎症、牙髓壞死及牙痛的情況非常多見。
“六齡齒”咬合面的面積是最大的,窩溝點隙復雜,它在萌出時咬合面部分被牙龈瓣覆蓋的時間長,牙面上很容易滯留細菌和食物殘渣,萌出後到達咬合平面與上牙接觸的時間長,無法靠咀嚼運動自潔牙面。加上孩子的護齒意識弱,造成齲壞進展很快。
所以一旦發生齲壞,甚至繼發牙髓、尖周炎,最終導致殘冠、殘根、失牙時,對咀嚼功能、颌面部骨組織和軟組織的生長發育、正常恆牙咬合建立的危害,遠比別的恆牙要嚴重得多。
因此,家長要重視孩子換牙期,每3至6個月進行必要的口腔檢查,及早治療乳、恆牙疾患,在口腔衛生、飲食等方面予以關注。最好到指定醫療機構給孩子做“六齡齒”的窩溝封閉,就是在它的表面窩溝點隙塗一層樹脂材料,使殘渣和菌斑不易堆積,以減少它的齲壞發病幾率。
青少年牙不齊最好戴牙套
每到寒暑假,去醫院矯正牙齒畸形成了不少學生的假期功課,低齡患兒都會比平時增加好幾倍。
牙齒畸形包括很多類型,如常說的龅牙、地包天、牙齒擁擠等,不僅影響青少年的口腔正常功能,還影響了孩子們的容貌,讓他們產生自卑心理。
因此,青少年時期的護牙重點首先是做好防護。比如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早期治療齲齒,避免因乳牙早失或滯留導致恆牙替換障礙;避免吃的食物過細,牙槽骨得不到足夠刺激,颌骨生長受到限制。
其次,已出現影響生長發育的骨性問題及妨礙颌、面正常功能的錯牙合畸形,需早期進行矯治(3~5歲),將牙合颌的發育導向正常,如“地包天”、咬唇、吮指等。
最後,無骨性問題的錯牙合畸形,最佳矯治年齡在11~12歲,方法主要有固定矯治器及功能性活動矯治器。固定矯治器是通過連結在每個牙面上的托槽及固定器上的弓絲,對牙齒進行移動,使其排列整齊;功能性活動矯治器是一種活動的矯正裝置,利用青少年颌面部生長發育潛力,對異常進行調整。
中青年牙周炎是最大隱患
調查發現,我國70%的成人都患有牙周炎等口腔疾病,且就醫率非常低,主要原因是很多人口腔防護意識較差。
菌斑和牙石是牙周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平時不注意口腔衛生,會導致牙菌斑和牙石堆積。一些全身因素如糖尿病、內分泌紊亂等會造成全身抵抗力下降,也會促進牙周疾病的發生。另外,在口腔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如果齲齒充填不合理,假牙鑲得不密合,也會造成口腔內菌斑和食物殘屑不易清潔干淨,加重牙周病。
牙周病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兩個階段,牙龈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往往發展成牙周炎。刷牙出血是牙周疾病的典型症狀。發生牙龈炎時,牙龈邊緣會呈現鮮紅色或紫紅色,有時還會出現糜爛。一旦觸碰牙龈,便會流血,同時還伴有明顯的口臭。此時牙龈腫脹,失去彈性,更易出血,牙龈與牙齒分離。發展到一定程度,還會導致咀嚼無力,牙齒松動,甚至脫落。
認真潔牙是預防牙龈炎和牙周炎的關鍵。要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與正確的方法,做到早晚各刷一次牙和飯後漱口。如果牙縫大,或不易刷到,要通過牙線清潔。牙周病患者一經確診就要積極治療,並通過持之以恆的口腔保健來保持療效,防復發。
老年人缺牙要鑲壞牙要補
老年人口腔組織器官呈退行性變化,牙龈萎縮,牙根外露,菌斑很容易在根部堆積並形成根面齲;症狀重度磨耗出現的牙本質敏感,是兩個大問題。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牙齒喪失。
為此,老年人一定要定期到正規醫院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早發現並治療口腔疾病並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首先,要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用毛軟且有彈性的牙刷,早晚刷牙,刷牙時間3~5分鐘,切忌暴力、橫向刷牙;由於老年人牙縫較寬,需借用間隙刷、牙線、沖牙器才能達到口腔清潔的目的;在進食時應采用雙側交替咀嚼,以免導致功能側嚴重磨耗以及對側組織的廢用。
最後,已患有根面齲、牙髓炎疾病的老年患者可以通過補牙,根管治療等方法保存患牙,而非直接拔除。對於牙體缺損、缺失的老年患者可以視具體情況科學設計,通過活動義齒、固定義齒、種植義齒來恢復咀嚼、發音、美觀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