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下颌第三磨牙的礦化程度與已萌出恆磨牙的遠中間隙間的相關性,可反映出牙齒形成階段與其他個體生長相關因素(例如下颌骨生長)的相關性。但這些發現尚不能反映第三磨牙的成功萌出(非阻生)的因素。該論文2014年4月28日在線發表於《安格爾正畸醫師》(AngleOrthod)雜志。
該研究納入96例正畸患者治療前頭顱側位片(男性49例與女性47例,年齡8~18歲)。研究利用了諾拉(Nolla)牙齒發育階段分類法(根據鈣化程度將牙齒分為10個階段),同時測量“遠中生長間隙”(下颌升支前緣最凹點至下颌第一恆磨牙遠中面最凸點距離)。
結果為,牙齡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但標准差較大。“遠中生長間隙”也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且在10歲和12歲增長達到高峰。“遠中生長間隙”與牙齡相關性大,相關系數為0.85。每增長5mm的遠中間隙,相當於增長了1.8個階段的牙齡。
(實習編輯:徐潤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