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醫科大學口腔醫院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旨在通過靜電紡絲技術制備載不同含量布洛芬(IPF)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乳酸(PLA)納米纖維引導組織再生(GTR)膜,評價其生物學性能。研究指出,本實驗所制備的載布洛芬PLGA/PLA電紡納米纖維膜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優異的阻擋功能及緩慢釋藥功能。該文發表在2014年第10期《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上。
使用靜電紡絲技術制備PLA納米纖維膜,掃描電鏡觀察其表面形貌,與EMT-6細胞復合培養,檢測其生物相容性及機械阻擋功能;制備載不同含量布洛芬的PLGA/PLA納米纖維膜,觀察其表面形貌、MTT法檢測人牙龈成纖維細胞(HGFs)在其上的增殖情況,同時檢測其載藥率及藥物緩釋情況。
PLA以及載入不同量IPF的電紡纖維的直徑均為300nm~5μm,載入布洛芬後,納米纖維仍表面光滑、均一、連續;絕大多數的EMT-6細胞均黏附在PLA膜的表面,膜內部幾乎沒有細胞;HGFs與不同載藥量的IPF-PLG/PLA電紡膜復合培養1、3、5、7d時,各載藥實驗組在各時間點的OD值與空白對照組相比P>0.05;5%、10%、15%3種載藥量的電紡膜的載藥率均可達85%以上,在1周內的突釋量分別為30%、60%、85%,突釋較小,藥物釋放時間可持續10~28d。
(實習編輯:徐潤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