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醫學院口腔外科,上海市口腔醫學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旨在建立山羊颞下颌關節損傷模型,比較不同損傷類型的組織病理學改變及對預後的影響。研究指出,通過手術成功建立了3種山羊TMJ損傷模型,其中,DD+CCD組對關節軟骨的破壞最嚴重,DD次之,CCD最輕。該文發表在2014年第01期《中國口腔颌面外科雜志》上。
模擬臨床損傷類型,16只成年山羊雙側關節隨機分為4組。DD組:剪斷關節盤後附著,牽引向前,固定於冠突根部,形成不可復性關節盤前移位;CCD組:磨除髁突外側1/3軟骨,造成髁突軟骨損傷;DD+CCD組:形成關節盤前移位+髁突軟骨損傷。C組:空白對照組。分別於術後2周和1個月觀察3種損傷類型的大體及組織學改變。對髁突軟骨進行組織學評分,采用SPSS17.0軟件包比較4組之間的差異。 DD+CCD組,2周和1個月時見囊內纖維性黏連,剩余軟骨粗糙;鏡下見剩余軟骨結構紊亂,蛋白多糖降解。1個月時,軟骨剝脫及囊內纖維黏連加重。DD組,2周和1個月時剩余髁突軟骨結構紊亂,纖維帶完整,少量血管再生;蛋白多糖少量降解。CCD組,2周和1個月時缺損區與關節盤發生黏連;剩余軟骨結構和蛋白多糖與空白對照組相比基本正常。各組之間比較,軟骨退行性變程度1個月時比2周時更嚴重,統計評分按嚴重程度分別為DD+CCD組(11.75±0.75)、DD組(8.75±0.25)、CCD組(1.75±0.85)和C組(0.00±0.00),各組之間比較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