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泸州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和四川省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口腔正畸科的研究人員共同發表論文,旨在探討矯治替牙晚期安氏Ⅲ類錯(牙合)畸形後髁突和下颌位置的變化。該研究指出,替牙晚期安氏Ⅲ類錯(牙合)患者通過正畸治療後,下颌骨的生長可受到一定抑制,有效改善了上下颌骨的矢狀不調狀況,髁突點向後上移位,下颌的位置會發生明顯的後移,並以髁突為中心發生了順時針旋轉。該文發表在2012年39卷04期《國際口腔醫學雜志》上。
選擇患有替牙晚期安氏Ⅲ類錯(牙合)畸形的患者32例作為研究對象,均行前方牽引聯合直絲弓矯治技術矯正,收集患者治療前後的X線頭顱側位片進行頭影測量分析。 試驗組患者矯治後的鞍角、Y軸角、下颌平面角、上齒槽座點-鼻根點-下齒槽座點角、颌凸角、髁頂點Co到y軸的距離等明顯增大,面角、上下齒槽座角、髁頂點Co到x軸的距離、颏前點Pog到y軸的距離等明顯減小,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