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口腔網
  1. 首頁
  2. 口腔常見疾病
  3. 口腔基本知識
  4. 口腔護理保健
  5. 口腔百科
  6. 口腔疾病治療
 啊啊口腔網 >> 口腔護理保健 >> 口腔保健基本常識 >> 別笑 下巴真的會掉

別笑 下巴真的會掉

  前陣子出了個「女子為使皮膚好,連啃豬蹄致下巴脫臼」的新聞,講武漢的魏女士連著吃了三天炖豬蹄黃豆湯,再次啃豬蹄時,突然發現嘴巴合不攏了,醫生說是啃豬蹄用力過度導致下巴脫臼。新聞逗樂了大批網友,出現了不少「變美不容易」「為吃個豬蹄也是拼了」一類的評價。 別笑下巴真的會掉   網友們別急著笑,我們的下巴有時真的是會「掉」的。而對於一些習慣性「掉下巴」的人,大聲唱歌、打個哈欠都可能讓下巴脫臼。下巴脫臼後,嘴巴閉不上,口水往下滴,患者本人其實很痛苦。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下巴的關節本來就是活動的     「下巴脫臼」是個俗稱,新聞裡出現的情況在醫學上被稱為「颞下颌關節脫位」。颞下颌關節連接著下颌骨和顱骨,是頭面部唯一能動的關節。張閉口時把食指放在耳屏前方就能感覺到颞下颌關節的運動。我們的下颌骨上有個突起叫做「髁突」,顱骨的相應部位有個關節窩。可以把颞下颌關節簡單比作一個倒放的搗藥缽,那麼缽就相當於關節窩,木杵的頭則是髁突。銅缽包繞著木杵頭,木杵可以在銅缽裡移動。相應的,髁突可以在關節窩內向各個方向運動。髁突和關節窩外面覆蓋的韌帶、肌肉將髁突的運動范圍限制在關節窩內部。因此在正常情況下,我們的下巴能夠在上下左右各個方向上做自由但距離有限的運動。     下巴為什麼會「掉」?     大部分時候下颌骨的髁突和顱骨的關節窩能夠配合良好、正常工作。但在某些情況下,由於外力撞擊或颞下颌關節運動過度,范圍超過正常限度,髁突脫出關節窩以外,不能自行回到關節窩內的正常位置,便是所謂的「脫臼」了。此時,患者的口半張開無法閉合,咬牙時前牙間有縫,後牙不能接觸,唾液外流,說話也含糊不清。如果雙側關節同時脫位,則面頰變平,臉形變長;如果是單側關節脫位,則患者面部不對稱,面頰及下排牙齒的中線偏向未脫位的一側。     新聞中的魏女士,吃豬蹄時撕扯豬蹄過於用力,嘴巴張得太大,此時髁突運動過度,脫出了關節窩的范圍而導致了下巴脫臼。那麼,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     「下巴掉了」趕緊去醫院復位     如果出現了新聞裡的情況,那當然是趕緊找醫生了。「下巴掉了」以後應該及時去醫院復位,復位時不要緊張,盡量放松面部肌肉,醫生會根據情況選擇不同的復位方法。     颞下颌關節急性脫位經復位後,一般需要在一段時間內固定下颌,患者需控制下巴運動的范圍。若復位後沒有限制開口度或限制的時間不夠長,周圍組織未能及時修復,關節周圍韌帶松弛,髁突運動時受到的限制力小,很容易導致復發性脫位或習慣性脫位。久而久之,大聲唱歌下巴可能會「掉」,放聲大笑下巴可能會「掉」,張大嘴吃東西下巴可能也會「掉」,實在痛苦。     颞下颌關節多磨難,注意保護     颞下颌關節脫位只是眾多颞下颌關節疾病中的一種,其它還包括颞下颌關節紊亂病、颞下颌關節損傷、先天或後天性畸形、炎性疾病及腫瘤等。其中較為常見的關節問題包括關節運動時出現彈響或雜音、關節區疼痛、咀嚼能力受影響、張口受限等,嚴重者甚至可見不同程度的面部畸形。關節疾病患病率相當高,且易於反復,嚴重的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颞下颌關節疾病的治療多年來一直是個難題,但隨著醫學對關節的認識逐漸深入以及治療手段的進步,很大一部分關節症狀都可以在醫生的干預下得到緩解或消除。如果出現了關節問題需要及早就醫,由醫生來決定是否需要干預以及如何干預。千萬不可將關節病拖嚴重後導致治療的復雜化。     作為對普通人,有些什麼方法可以保護颞下颌關節呢?首先,我們應當及時解決口腔內的各種問題,讓牙齒的咬合處於正常、健康的狀態,如治療患牙、修復口內缺失牙、矯正排列不齊的牙齒等,不能只用一邊牙齒吃東西,即偏側咀嚼的情況。其次,應注意避免對關節造成太大壓力,如長時間或極大限度地張口、持續咀嚼硬物等。另外,髁突非常脆弱,外力撞擊關節區以及下颌骨的其它部位都可能導致髁突的斷裂,應盡力避免。還有,有過明確關節問題的患者就更應該注意保護了。例如,有過反復「掉下巴」經歷的人,如果實在忍不住大笑時,可以用手輕抵住下巴以防止脫臼。     「掉下巴」以及其它各種各樣的關節疾病並不少見。往深了說,颞下颌關節疾病的可能病因包括創傷、極端或長時間張口、韌帶及關節囊病變、神經肌肉失調、心理問題等非常多的因素。我們不需要全都知道,但了解了解相關的信息,至少可以讓我們在別人下巴脫臼的時候不會驚訝得「掉了下巴」。
Copyright © 啊啊口腔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