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異味,俗稱口臭,是指口腔中散發出令人不愉快氣味的一種症狀。據美國牙科學會(ADA)的調查,約90%的牙科醫師遇到過因口臭而求治的患者,近50%的牙科醫師每周會接診6名以上口臭患者。
口腔異味的形成機制
目前已經比較明確了口腔異味最主要的來源是在舌面定居的細菌。多項實驗表明,舌背是健康人產生口腔異味的關鍵部位。潛伏在牙面和舌背的厭氧菌,在分解蛋白質、肽和氨基酸後,產生帶臭味的、含硫的揮發性成分(volatilesulphidecompounds,VSCs),含有能發揮活性作用的巯基(-SH),在低濃度就能發出強烈臭味。
此外,還有一些有機酸也與口臭有關,如丁酸(butyric)和丙酸(propionic)等化合物,其含量的多少一般與VSCs無關。
而且口腔內至少有82種微生物在代謝過程中能夠產生硫化氫、甲基硫醇和脂肪酸。加之舌乳頭的存在,大大增加舌體的表面積,舌表面有大量脫落的上皮細胞碎屑、食物殘渣、死亡的白細胞和細菌;龈下菌斑和牙齒鄰面菌斑表面粗糙,都是厭氧菌理想的藏身之地。
另外,飲食習慣對口臭的形成也起著重要作用。洋蔥、蒜、動物脂肪等食物都會引起特殊的口臭。這種口臭甚至不能靠刷牙清除。有些病人服用某種藥物後會產生口臭,如二甲基硫化物、奎寧和抗組織胺類藥物等。但這類口臭均為一過性,與食物或藥物有關,較容易鑒別。心理性口臭是病人自我感覺,但實際上並不存在的口臭。此類病人有明顯的心理因素表現。其治療相對困難。
口腔異味的分析
1.親近人的反饋法:根據親人、朋友或配偶的反饋意見來評定。
2.專業醫師直接的鼻測法:是口臭的客觀評價方法中較易執行,且較准確的一種。由專業口臭鼻測醫師來診斷,用0一5的記分標准來衡量口臭的程度,結果的重復性好。
3.感觀感受分析法:該分析方法選擇以下6個參數。
(1)全口呼吸氣味;
(2)言語氣味,又稱20記數試驗;
(3)舌背前區氣味,又稱舔腕試驗;
(4)舌背後區氣味,又稱塑料勺試驗;
(5)鼻腔氣味;
(6)牙間隙氣味;
以上臭味評價以0~5半整數積分計算。
4.化學分析法:
(1)氣相色譜/質譜技術是以氣相色譜儀進行檢測受試者呼出氣體;
(2)利用硫化物監測器可檢測VSCs水平;
(3)以高壓液相色譜分析(HPLC),檢測唾液中屍胺等產生腐臭的化合物;
(4)而氧化鋅薄膠片半導體傳感器是利用口呼氣到一個袋子裡來進行檢測;
5.牛奶漱口氧耗竭試驗:該方法對菌落記數敏感並與口腔檢查參數相關,通常在感官感受分析法判斷後進行;
6.冷凝水浴法:向冷凝器的連通管呼氣,檢查冷凝器內釋放的氣體有無臭味。
口臭的治療
大量研究證實,85%~90%的口臭來源於口腔,多以口腔不潔或者牙科疾病常見。
1.故口腔異味的治療中,首先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對於口腔或消化道感染厭氧菌或兼性厭氧菌所致的口臭可服用替硝唑或甲硝唑(時間不能超過7天)。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口臭,可服用根治幽門螺桿菌的藥物。
2.調整飲食結構。
3.加強口腔衛生每天刷牙,口腔漱口液使用等措施。抑菌試驗結果顯示,采用有效的漱口液、牙膏以及口腔疾病的治療等措施可以明顯降低口腔內致病菌的數量和改善甚至消除口腔異味症狀。現在常用的漱口水包括洗必泰、含氯化合物、過氧化氫、鈉鹽、鋅鹽等,好的漱口水應該達到能維持口腔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防止菌群失調引起的新的疾病。
4.口腔臨床醫生的治療包括齲洞的充填,牙周基礎治療和針對口腔炎症的相關治療,牙周病基礎治療後龈下菌群動態逐漸恢復平衡,牙周袋內揮發性硫化物明顯減少。消除病灶,促進口腔微生態平衡,從而消除口腔異味,在牙周治療的同時配合刷舌苔,對於改善口腔異味效果更好。
5.刺激唾液分泌或使用替代物,由於唾液具有抗菌、殺菌、清潔口腔的作用。治療中還應考慮增加唾液的量和流速,增強舌的運動,咀嚼富含纖維的食物或嚼口香糖等都有利於減輕口臭。叩齒即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患者閉唇,輕輕叩齒100~300次,其間可有唾液增多現象,小口緩緩咽下,每日2~3次。
6.對於全身健康的人,如果存在口腔異味則其主要來源是口腔局部,口氣中揮發性硫化物(VSCs)增高。通過舌部清潔,可以明顯減少VSCs的產生。患者應當了解舌背的解剖結構及舌部清潔范圍:界溝位於舌中後交界處,界溝前的舌中是沉積細菌及食物殘渣的主要部位,潔舌主要是清潔這一區域。
潔舌具體方法如下:患者盡量將舌伸出口腔,觀察殘屑堆積的位置,將刮舌器盡量往後放,將刮舌器與舌表面互相吻合,並施加適當的壓力使舌平直,由後往前緩慢地移動刮舌器。將刮舌器上的殘屑用流動水洗盡,重復上述步驟直至舌背清潔。
7.屬於精神因素口臭者,服藥無效,需要看心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