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把口腔疾病列為人體五大重點防治的慢性病之一,為什麼?這有什麼重要意義?
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干事陳馮富珍首次做了關於將口腔疾病納入慢性疾病防治的報告,此後該提議被提至聯合國最高級別的政治會議上進行討論,並經廣泛征求意見,多國專家學者一致建議將口腔疾病列為重點防治的慢性病之一。直至2012年,WHO聯合國會議通過了將口腔疾病列為人體五大重點防治的慢性病之一的決議,並正式作為聯合國關於慢性疾病的政治宣言。
口腔疾病之所以被列為人體五大重點防治的慢性病之一,其原因就在於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系,人體主要慢性疾病與口腔疾病有著共同的危險因素及口腔疾病既有相對獨立而又必須與全身疾病共同防治的特點。
第一,口腔疾病患病率高。有充分的大數據顯示,全球90%以上的人患齲病。成年人患齲率幾乎為100%,而且一旦患有齲病,一生將遭受齲病痛苦。
第二,口腔疾病與許多其他慢性疾病有著共同的危險因素,例如牙周病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癌症等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
糖尿病患者,往往有較嚴重的牙周病,如果不治療,口腔潰瘍經久不愈,也影響糖尿病的治療效果;如果及時治療牙周病,則有利於血糖的控制。牙周病是糖尿病的第六並發症。
口腔感染與心血管疾病(動脈粥樣硬化,AS)、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有共同的危險因素。有關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病理學研究結果顯示,牙菌斑中的細菌,如鏈球菌、放線桿菌在牙龈炎出血破損後可進入血流,與白細胞或血小板相互作用促成AS患者的血管內皮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而微血栓形成又是產生動脈粥樣斑塊形成的一個關鍵因素。血鏈球菌大量存在於牙菌斑中,是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致病因子。因此,可以明確牙周炎是心血管疾病或卒中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
口腔內的致病因子可進入呼吸道,有時會造成嚴重後果。普通的呼吸性致病因子,如肺炎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肺炎支原體、流感嗜血桿菌,能夠定植於口咽部和下呼吸道。另外,因鼻咽與口腔相通,口呼吸、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口腔細菌及其他污染物可通過口腔通道進入下呼吸道,引起COPD。
再例如,牙菌斑中的幽門螺桿菌可進入消化系統,引起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
有關口腔微生態的研究顯示,口腔內的微生物達700多種,但需要強調的是,盡管口腔內存在大量微生物,但一般不致病,而是與人類長期共存保持口腔微生態平衡。但如果平衡失調,就可能會致病,因此保持口腔微生態的平衡非常重要。
口腔也會罹患多種癌症,嚴重危害人體健康。例如,口腔癌與肺癌的共同危險因素為煙草。我曾做過一個大數據分析,與1985年相比,口腔鱗狀細胞癌在2010年增加8.5倍,增幅在9種常見癌症中位列第一。
所以,2000年美國國家衛生總監在報告時,把“口腔”定義為“口顱面復合體(dental-craniofacialcomplex)”,後來WHO國際疾病分類法第11版將“口腔”定義為“口面復合體(oral-facialcomplex)”。國際疾病分類法將疾病或紊亂(diseaseordisorder)進行了區分,指出構成一個疾病需要滿足6要素和13個參數,這6要素為:有相應症狀、有發病病因、有發病過程和轉歸、對治療有何種反應、與遺傳有無關聯、與環境因素有無關聯。據此,原發於口腔的疾病將近200種,若加上有口腔相關症狀的全身性疾病則總共近1000種。
第三,口腔疾病對全球各國社會和個體家庭造成的經濟負擔均很重。近年來,口腔醫學技術和材料飛速發展,但也隨之出現諸多問題。可以說,五大重點防治的慢性疾病中,老百姓最負擔不起的就是口腔疾病的治療。首先牙齒數量多,每人28~32顆不等,每顆牙均有可能出現問題;其次口腔疾病病痛對人體的傷害較為持久,據記載著名詩人陸游人生的一半時間都在遭受牙病痛苦的折磨,其一生居然有161首詩是關於口齒的,其在最後一首詩中告誡人們:牙病預防要趁早。這個例子可視為描述牙病是一種人類常見多發慢性疾病的生動典范。據1998年WHO報告,慢性疾病在全球疾病負擔中占40%,2020年將增加到60%;發展中國家,慢性疾病85%的負擔在低收入或中等收入人群中。
請您談談我國口腔疾病流行病學現狀及危害,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現在進展如何?
在我國,齲病、牙周病等口腔常見疾病患病率仍然很高,且我國中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口腔疾病的防治水平地區間差異較大。以2011年拉薩居民口腔健康狀況為例,該地區居民的治療需求僅有兩項:拔牙和鑲牙,即“牙疼就拔,掉了就鑲”。
第四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健康調查正在進行,首次將西藏自治區納入其中,全國流調工作全部完成預計要到2018年,但可以預計,我國老百姓的口腔健康狀況仍不容樂觀。盡管口腔醫學技術和材料快速發展,大眾觀念有所轉變,但我國居民口腔衛生狀況仍普遍較差,青少年牙龈炎亦很普遍,成年人牙周病患者仍相當多。
此外,據統計我國有10%的老年人全口無牙,60歲以上口內仍有20顆功能牙的老年人不到40%。而WHO提出,老年人口內應至少有20顆功能牙,日本提出“8020目標”,即如果我們能很好地保護牙齒,到80歲時,完全可以有20顆健康的功能牙。
由此可見,我們還須花大力氣防治口腔疾病、宣傳口腔保健知識,這首先需要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以及各界的通力合作。
口腔疾病防治的有效策略或措施有哪些?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口腔疾病防治有何特色或差距?
目前我國采取的口腔疾病預防措施主要針對齲病。如由國家財政支持的窩溝封閉項目,對咬合面齲的預防效果較為顯著。
氟化物防齲目前主要為局部用氟,包括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個別牙齒塗氟保護漆等,但目前對含氟牙膏的推廣力度還不夠。
全身用氟防齲,我們也進行過探索。例如,在廣州地區開展飲水氟化,但因當時氟的加量不精准,出現氟牙症而被迫中止;在湖北開展過食用鹽氟化項目,WHO建議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但我國南北不同地區人口食鹽量高達20~30克,生產氟化食鹽,難以確定標准濃度而受到限制;在北京開展過牛奶氟化項目預防兒童乳牙齲效果雖然明顯,但推廣應用也存在許多問題。因此,飲水氟化、食鹽氟化、牛奶氟化等均未推廣開來。
需要強調的是,全身用氟必須有一個條件,那就是:齲均(DMFT/dmft)在12歲兒童至少應在3以上。其他國家的飲水氟化防齲項目,其全社會青少年齲均均超過3,有的國家甚至高達8~14。例如美國在1945年二戰期間首先開始實施飲水氟化持續至今,其國家四十多個大城市中,12歲青少年的齲均由原來的4~9降為3以下,現在約為1,可以說效果顯著。而我國除香港繼續實施飲水氟化項目以外,其他全身用氟防齲項目均不大可能進行,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國青少年恆牙齲均一直低於2,沒有必要,也不值得實施全身用氟預防齲齒,應該采用綜合防齲措施。
因此,無論從個人還是群體角度考慮,齲病預防策略,首先要減少糖分的攝入;其次推薦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學齡前兒童可使用低濃度含氟牙膏,成年人使用相對高濃度的含氟牙膏。最近的大數據分析表明,雖然沒有最好,但有更好的刷牙方法,即刷牙時,兒童可采用在牙面畫圈式刷牙方法,成人可采用改良巴氏刷牙法(水平顫動法),刷毛對准牙龈邊緣45度方向,用力不要太猛,每天早晚刷牙2次,每次刷牙2分鐘。堅持用含氟牙膏刷牙,就是保護牙齒的最簡單可行的好方法。
對於牙周病的預防,首先也是有效刷牙,並定期進行口腔潔治。
此外,應定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以早期發現口腔疾病,及時治療口腔疾病,醫師還會根據具體口腔健康狀況,采取適當的綜合防治措施,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和控制口腔疾病的發展。
WHO已把口腔疾病列為人體五大重點防治的慢性病之一。因此,我們國家也應該將口腔疾病防治上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來看待,健全相關法規、制度,制定相應公共衛生措施,培養和儲備預防口腔醫學研究人才,鼓勵口腔醫務人員從事口腔預防保健工作,並大力推廣口腔健康知識的普及。可組織開展有一定規模的、定期的免費義診活動,例如倡導建立志願牙科服務團隊,積極參加多種形式的義診服務公益活動。從國家高度考慮,應盡快建立國家口腔疾病防治指導中心,推廣電子病歷,建立國家口腔健康數據庫,進行大數據監測,以為國家衛生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
總之,應腳踏實地去做一些實實在在的具體事情,探索適合我國的口腔疾病防治模式。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逐步提高全民的口腔健康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