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孕期健康備受家庭關注,很多地方甚至流傳著“懷孕期間不能刷牙”的老傳統,普通人長時間不刷牙能引起一系列的口腔疾病,而對於身體特殊的孕婦,影響可不止這些!
孕期口腔疾病會引起哪些不良後果?
①流產:有牙周病的女性切勿以為它只侵害牙齒的健康,而忽略了其他的後果。口腔內細菌可隨血運通過胎盤,對胎兒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已有研究發現,罹患牙周炎的孕婦,在羊水中可培養出牙周炎的致病菌。
②早產:早產是牙周疾病對妊娠婦女最重要的危害。很多研究對早產兒與足月兒母親的口腔牙周狀況進行對比,美國和匈牙利學者的調查研究都表明母親發生牙周炎,
早產的可能性明顯增加。
③低出生體重:孕婦早產就會造成新生兒體質量過輕,新生兒體重<2500g即成為低出生體重新生兒。重症牙周炎的孕婦早產和生出低體質量兒的危險率為牙周正常孕婦的7.5倍,
大於吸煙、飲酒對低出生體質量兒的影響。母體的牙周感染干擾了妊娠自動調節的細胞因子和激素是造成孕婦早產和低體質量兒出生的可能原因之一。
④先天性疾病:相關研究表明,母親牙龈疾病感染胎兒,會使嬰兒罹患先天性心髒病,
還可能影響嬰兒大腦發育。除此之外還可以造成新生兒死亡以及嬰兒神經系統發育受阻。
孕期為何容易造成口腔疾病?
①妊娠期間激素改變,可改變組織反應,口腔軟組織容易發生炎症;
②妊娠和妊娠性嘔吐等影響,使唾液pH值稍有下降,可引起牙腭側面酸蝕與脫礦;
③妊娠期飲食的攝取次數和數量均有增加,以及偏食等;
④因為妊娠期,體力下降,身體活動減少,日常生活不規則而放松口腔衛生;
⑤妊娠早期與後期,由於存在流產或早產的危險,而失去及時進行口腔疾病治療的機會,使病情加重,口腔衛生狀況更差。
孕期有哪些常見口腔疾病?
①齲病:孕早期的嘔吐反應會使唾液量減少,唾液中的酸度增加。另外孕婦大量攝入糖類,為細菌在口腔內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營養和場所,細菌代謝產酸腐蝕牙面,導致齲病發生。導致齲病的細菌,如變形鏈球菌可以通過母親傳給胎兒,增加孩子的患齲率。
②妊娠期牙龈炎:婦女在妊娠期間,由於女性激素水平升高,原有的牙龈慢性炎症加重,常表現為牙龈腫脹,出血,口臭,嚴重時牙齒出現松動,疼痛,牙齒移位,分娩後病損可自行減輕或消退。
③牙周炎:牙周支持組織(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質)的感染性炎症稱為牙周炎。牙周炎是成人失牙的首位原因。有研究表明:母體牙周炎與早產及低體重兒有密切關系,而且牙周炎越嚴重,胎兒出生體重越低,妊娠時間越短。
④妊娠期龈瘤:懷孕3個月後,孕婦的高孕酮值和細菌等局部刺激共同作用下會導致血管發生良性病變,稱為妊娠性龈瘤。臨床表現為兩顆相鄰牙齒間的牙龈乳頭腫脹,顏色暗紅,牙龈表面光滑,咀嚼時易出血。瘤體較大的可覆蓋牙齒。妊娠性龈瘤的發病率在5%左右。嚴重影響孕婦生活質量,孕期切除易復發。
孕期如何正確的進行口腔護理?
①尋求專業口腔保健指導,提高口腔保健意識:懷孕期間各種潛伏的口腔疾病容易發生,所以育齡婦女在懷孕前應該主動學習口腔知識,並且在懷孕前6個月進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檢查,及時處理口腔問題,消除隱患。通過洗牙消除口腔內的菌斑和牙結石,對已有的齲壞進行充填治療。拍攝X線片查看智齒是否阻生。發現阻生及時助萌或拔除,以防孕期發生智齒冠周炎。對於無法修復的殘根殘冠及早拔除,消除可能的病灶炎症。牙齒缺失時應及早鑲牙,以恢復咀嚼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有利於孕婦健康及胎兒的生長發育。
②合理飲食,均衡營養:妊娠期間,不僅雌激素的水平升高可使牙龈出血,母體缺乏維生素,也易導致牙龈質地松軟,探診出血,使牙周狀況惡化,且孕期母體鈣、磷和維生素A、D、C失調可造成胎兒乳牙釉質發育不全。因此,需重視孕期營養的均衡,攝入足夠的礦物質、維生素、微量元素及優質蛋白質。
③防止感染,慎用藥物:妊娠期間,母體應預防牙周致病菌,及風疹、梅毒等的感染,並慎用四環素類藥物。
④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孕期需戒除吸煙、酗酒、藥物濫用等不良嗜好,同時需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通過有效的口腔衛生維護,可降低孕期感染口腔疾患的風險。保持口腔清潔應做到有效刷牙,必要時使用輔助清潔工具。
⑤定期口腔檢查:每隔1~2個月到醫院進行一次口腔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這是口腔健康的保證。(孕早期(懷孕3個月內)治療口腔疾病容易引發流產;孕晚期(懷孕後3個月)子宮增大,容易誘發早產;孕期治療口腔疾病的最佳時機是孕中期(懷孕4~6個月)。)
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妊娠期口腔會發生一系列改變,其中最大的變化表現在牙龈組織。婦女易感牙周病,而牙周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是精神壓力。因此,孕期調整精神、心理壓力,保持情緒穩定,維護心身健康,有利於促進母體牙周健康及胎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