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項納入5,000多名受試者的研究顯示,男性口腔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率比女性高出近2倍。俄亥俄州大學的MauraL.Gillison博士1月26日在多學科頭頸癌研討會上報告了這一結果,該研究同期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在線版上(JAMA2012;307:[doi:10.1001/jama.2012/101])。
口腔HPV感染可引起口咽鱗狀細胞癌(OSCC)的一種亞型,這種OSCC在過去30年間在美國等國家呈增多趨勢。但針對OSCC的流行病學研究數據尚不充分。作為2009~2010年全美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的一部分,研究者針對HPV感染開展了橫斷面研究,共納入5,579名年齡14~69歲的男、女性受試者,在流動中心對其進行HPV檢測。
結果顯示,受試人群的HPV總感染率為6.9%,其中HPV-16型(與OSCC有關的HPV亞型)感染率為1%。男性的HPV總感染率明顯高於女性(10.1%vs.3.6%,P<0.001)。口腔HPV有2個感染高峰期,分別為30~34歲(7.3%)和60~64歲(11.4%)。有性接觸史者的HPV感染率遠高於無性接觸史者(7.5%vs.0.9%),性伴侶數量較多者的HPV感染率也明顯增加。“如果一生中性伴侶超過20人,則感染HPV的幾率超過20%。”
單變量分析顯示,口腔HPV感染風險與飲酒、抽大麻有關,但這一關聯在多變量分析中不再具有顯著性。不過,吸煙與口腔HPV感染之間存在獨立相關性。不論男女,每日吸煙支數越多則風險越高,這一趨勢在女性中更明顯。多變量分析顯示,年齡、性別、性伴侶數量、每日吸煙支數,均為口腔HPV感染風險的獨立相關因素。
研究者稱:“我們的研究數據表明,口腔HPV感染主要通過性接觸而傳播。雖然既往研究提示HPV陽性OSCC與口腔性接觸的關聯尤其緊密,但本項研究並未發現感染與特定性行為有關。”研究者承認,由於本項研究僅檢測α-乳頭瘤病毒,因此很可能低估了口腔HPV感染率。但上述結果仍提示,應開展臨床試驗以考察目前使用的HPV疫苗對口腔HPV感染的效果。
費城Drexel大學感染性疾病與HIV醫療部的HansP.Schlecht博士在隨刊述評中指出:“HPV陽性口咽腫瘤的發生率正在上升,已超過了由吸煙、酗酒等更傳統危險因素引起的口咽腫瘤。”他認為該研究結果值得注意,因為研究者作者估計口腔HPV感染率取決於性經驗、吸煙史和免疫抑制,而且HIV陰性者的口腔HPV感染率低於其他部位(JAMA2012[doi:10.1001/jama.2012.117])。
Schlecht博士認為有必要開展進一步研究,以了解HPV相關性口咽發育異常病變是如何發生的,從而尋找有效的預防方法。他指出,雖然接種HPV疫苗可最終降低HPV感染相關性腫瘤的發生率,但這一作用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才會顯現。“臨床醫生應鼓勵有口腔性行為的患者采取隔斷性保護措施,並注意發現口咽癌的征兆,包括言語或吞咽異常、耳痛、頸部腫物和不明原因體重下降。”
多學科頭頸癌研討會由美國放射腫瘤學會主辦。該研究的贊助者包括俄亥俄州大學綜合癌症中心和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Gillison博士是研究贊助商默克和葛蘭素史克的顧問。Schlecht博士報告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