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看牙不是錯,都是恐懼惹的禍!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盡管如此,一些人牙齒出了問題,還是會自行在家裡吃些止痛藥,很少去醫院看。這是對牙齒健康方面的意識淡薄麼?並不全然吧,“恐懼”也許會讓一些人止步於齒科診所門前。
一份網絡調查顯示,在參與調查的1000人中超過9成的表示看牙時會緊張害怕,過半數的人會“非常害怕看牙醫”。有些人在看牙醫時會表現出焦慮不安、面色蒼白、肌肉緊張、心悸、血壓飙升、躲避儀器甚至拒絕治療。
這並不是個別患者“膽小”、“怕疼”,這種對牙齒治療的恐懼在醫學上被稱為“牙科畏懼症”,牙科畏懼症又稱牙科焦慮症或牙科恐懼症,牙科畏懼症可視為一種心理障礙,會給患者的身心帶來極大負擔,同時嚴重的干擾醫生的正常治療。
口腔醫院就曾經對門診患者進行調查,結果發現,65%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牙科畏懼症”,其中有15.8%的患者,寧可自己忍受疼痛也不想看牙醫,只有到疼痛已經無法忍耐才會被迫就醫,可見“牙科畏懼症”對於口腔疾病患者就診的“強大阻力”。
日本學者就結合了現在的神經成像技術,來檢測一個人聽到各種牙科器械聲音時,大腦做出的反應。結果發現,當聽到牙鑽之類的聲音時,有牙科畏懼症的人,大腦中左尾狀核激活程度更強;而聽到其他的聲音,就不會激活這一區域。神經學研究已經揭示,尾狀核是一個和學習、記憶關系特別緊密的功能區域,或許這能理解為牙科畏懼症的患者,在聽到這一聲音時,更容易帶來一些恐懼的記憶與痛苦的感受。它證實了牙科焦慮症的發生是有原因的,而不是單純的“膽子小”、“怕疼”。
據研究,許多人對於“看牙疼痛”的記憶和恐懼是來自於過去,特別是一些“被強迫治療”的記憶,可能在童年期就形成心理陰影。再加上人群之間還會互相渲染、互相影響,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對牙科治療疼痛的恐懼和焦慮,其實早就超過了疼痛本身應有的程度。
其實現代牙科治療技術已經可使治療痛苦減少到最低,高效的麻醉劑配上超細針頭,讓你幾乎感覺不到注射麻藥及牙科治療時的疼痛,先進的牙科器械也會使治療時間大大縮短,可以從實質上減緩治療過程中的痛苦。但就算如此,你聽到齒科診所中的聲音,還是會十分緊張吧?到底要如何克服心裡上的恐懼,讓治療順利進行呢?
發現並正視牙科恐懼症是克服的第一步,如果你發現你有牙科恐懼症,你更應該注意保護自己的牙齒,做好日常的口腔護理。保證正確的刷牙方式,每天至少兩次。餐後及時清水漱口,有條件的在餐後半小時後刷牙,也可用漱口水應急,可一定程度的預防和控制牙周的炎症。
而使用牙線是對牙齒十分有益的習慣,可以有效清除刷牙清潔不到的牙齒間死角,讓你患齲齒、牙周炎或牙龈炎等口腔疾病的概率降到最低。
而定期去齒科進行檢查,將自己患齲齒、牙周、牙龈等疾病的幾率大大降低,或可以及時發現輕微的口腔問題,可以輕松的進行治療。同時,定期去齒科進行檢查可以讓你習慣齒科環境,增加與牙醫溝通機會,可緩解你在看牙醫時的緊張情緒。
在治療前,一定要告訴牙醫你的真實感受及過往病史、身體情況,他們會根據你的情況采取更合適的治療措施,比如情緒疏導、無痛操作或在無法繼續進行治療的情況下使用鎮定劑等,大多數患者一般可以接受並完成治療。如果有條件,可以在治療前與醫生做更多溝通,充分的信任醫生也可以使你在治療的過程中放松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