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顆牙而已,為什麼這麼貴?
這篇文章就當是對口腔工作者的行業揭秘吧,很多誤會源於信息交流不暢,說出來能互相理解就好了。
我僅從醫學角度來答題。
因為我每次看到這種問題很難過,有時候很想不屑一顧,有時候很想拉黑或者發洩幾句,但我覺得這都不是解決誤會的好辦法。
現階段的社會,我們傾向於從金錢成本的角度來衡量一些事情的價值。
那好,我作為口腔颌面外科的專業工作者,在這裡把拔一顆牙的過程和背後的思考都羅列出來,做一個科普,希望能對大家透過表象去合理評價事物價值有所幫助。
拔一顆牙背後的知識凝聚
一、判斷這牙是否需要拔除。
1、合格醫生:
拔牙有適合的條件,可以搜“適應證”,只有符合一定條件的牙齒醫生才會建議拔除。
有“禁忌證”,各種身體不良狀態、慢性病、孕期經期、用藥情況都會對拔牙造成影響,乃至威脅生命。
這一步,在臨床上我需要通過檢查、問詢病史來評估,大概需要5~20min不等,拍片、抽血等需要的時間更長。
為了做到這一步,我至少花了7年的時間學習,這還是因為學校附屬醫院的臨床實踐機會相對多。
如果換成教學資源弱一些的學校,他們可能需要更長的成長期。
2、好醫生:
更進一步,有臨床經驗的醫生會根據你的實際情況(主觀意願、經濟承受能力、生理承受能力等),綜合權衡,判斷你這顆牙是否建議拔除。
到了這一步,上面講的拔牙適應證和禁忌症都不是絕對的了,而是由有經驗的醫生靈活掌握,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盡可能為你選擇一個收益最高的方案。
為了做到這一步,光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這需要在臨床上長期的實踐和浸淫,以及醫生本身的人文素養。
這一步的金錢成本已經無法衡量了。
埋在骨頭裡很深的智齒,他會告訴你,別吃這份苦頭了,你身體也不好,這牙如果沒症狀就不要拔它。
快穿底的大牙,他會告訴你,別折騰了,要保這牙前前後後好幾千塊,效果不會太好,拔掉想其他辦法吧。
等等。
這些東西說著很虛,但落在每一個患者身上都是實實在在的切身利益。
二、如何拔除這顆牙
1、打麻藥
如何判斷選擇何種麻醉方式?選擇何種麻藥劑型?請參考上文的“如何判斷牙需要拔除”的思路。
注射的手法和部位都有特定講究,訓練門檻很高(都是從人身上練出來的,不是花幾塊錢買一塊豬肉就可以戳出來的)。
這個步驟存在很多風險,過敏、麻藥入血的中毒反應、暈厥、組織內血腫、針頭向組織身處帶入感染、注射針折斷,等等。
醫生不光得知道這些風險,更是得掌握“出現並發症以後該怎麼去處理”的急救技術。
這一針下去,背後有海量的講究以及知識技能儲備,大多數人可能不知道。
2、拔牙
這兩個字是無數的技巧、經驗、醫學原則的體現,恕我無法展開,也不知道怎麼寫出來才能讓大家理解。
達成這個目標有很多手段,每種對患者帶去的影響/傷害是不同的。
舉個例子:一顆橫生的智齒,鉗子是搞不出來的。我可以拿出錘鑿把它劈開搞出來,也可以拿出渦輪機把它磨開搞出來,對患者帶去的影響是一樣的嗎?前者會造成患者心理恐慌,加重關節負荷,後者會帶來更高的術後感染、局部反應風險,能輕易地判斷說哪個方法更先進嗎?只有最適合的,沒有最好的,這個背後體現的是經驗和人文關懷。
再說題主的遇到的情況“蛀牙,前後十分鐘”。其實蛀牙比一般牙的拔除難度會更高。完整的牙最好拔,因為上鉗之後很好發力;蛀牙、做過根管治療的牙,力學結構已經被破壞了,或者是爛到根本沒有下鉗的地方,或者是質脆一鉗就碎,它對醫生的拔除策略和發力有很高要求。同一顆牙,有經驗的醫生分分鐘就弄出來了,沒經驗的醫生可能搞好久。我們應該抱怨一位拔牙又快又麻利的醫生“拔得太輕松了”?
此外,拔牙有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風險和並發症,醫生得自己清楚,還得讓患者清楚,最後還要有處理這些問題的能力。
這些無形的成本,我不知道該怎麼去衡量。
確實,由於資訊代溝,很多人往往只能看到一次手術中的表面成本(器械消毒成本、棉花等耗材、藥物、牙椅渦輪機等設備)。
這裡只是由一次250元的牙拔除術引發出來的思考。
醫生是一個相當謙遜的群體,他們埋頭苦干,可能還會讷於交流。他們不會主動告訴你“別看我這麼一下子,其實有多牛”以及自己成長到今天這一步所付出的汗水和辛酸。
我要花時間把它寫出來,我要盡我所能去消弭這些誤會和代溝。
希望大家能更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互相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