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是發生在牙齒支持組織(牙龈,牙周膜,牙骨質,牙槽骨)的進行性破壞、萎縮吸收等慢性進行性疾病,最常見的是單純性牙周炎。
1、病因
牙周病是一種復雜的疾病,其病因也是復雜的、綜合的,但與局部因素、全身因素有密切關系。
(1)局部因素:
①沉積於牙面上的牙石成了菌斑附著滋生的良好部位,牙垢、不良修復體、兩牙間的食物嵌塞等,對牙龈造成的局部刺激引起慢性炎症。
②牙菌斑和細菌: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牙周組織的罹患率以及嚴重程度與牙面的菌斑量成正比,牙菌斑已被公認為引起為症疾患的主要外來致病物,局部因素特別是細菌和牙菌斑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③由於關系不良,牙齒不均勻磨耗,造成咬創傷而致牙周組織損傷。
(2)全身因素:
①營養和代謝障礙,維生素C吸收不足,維生素D、蛋白質缺乏。
②內分泌紊亂及某些系統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這些因素從不同角度影響了牙周組織對局部因素的抵抗力和修復力。
2、臨床表現
(1)牙周袋:正常龈溝深度不超過2mm,由於慢性炎症刺激,使龈溝底部的附著上皮向根方移動,使龈溝深度超過2mm時形成牙周袋,但應與增生性龈炎時的假龈袋相鑒別。
(2)牙龈炎症和牙周袋溢膿:牙龈的炎症及牙周溢膿比較明顯,表現為牙龈充血、水腫、容易出血,正常的消失,按壓牙周袋時有膿液溢出,患者常有口臭,刷牙時出血。
(3)牙齒松動:當牙周組織發生一定程度的破壞時(即牙周袋加深,牙槽骨吸收),牙齒出現病理性的松動。
(4)牙槽骨吸收:用X線來檢查,也可根據牙齒的松動度和牙周袋的深度來判斷。
①牙槽嵴頂的硬骨板消失,骨質吸收,邊緣如蟲蝕狀,加重時則牙槽嵴的高度降低。
②骨袋的X線片可見牙槽嵴僅一側垂直吸收的較多。嵴頂的位置較高。
(5)其它症狀:由於炎症刺激,牙龈就會發生退縮,牙根暴露會出現牙頸部過敏,或產生楔狀缺損。牙龈乳頭萎縮後,牙間隙增大易嵌塞食物,易發生鄰面齲。除此外常伴有疲勞、頭痛、頭暈、腰酸、消化功能紊亂等症狀。
3、治療與護理
(1)消除牙龈炎症:除去局部的刺激物如牙垢、牙石,拆除不良修復體,除去食物嵌塞。除去牙垢、牙石是治療周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要經常、多次的進行,才能徹底除去全口牙石。
①潔治術。用特制的銳利器械除去龈上牙石。調好頭位,備好器械。由於牙龈炎症,潔治時易出血,囑患者隨時漱口,清除牙石及血污,出血多時可用棉球壓迫,或用3%雙氧水止血。除石完畢,用3%雙氧水清洗、漱口,隔離唾液擦干龈緣,上碘甘油。介紹合理的刷牙方法,保持口腔衛生。
②刮治法。除去牙周袋內根面上的龈下石。讓患者漱口,沖洗牙周袋,隨時用棉球壓迫牙龈,減少出血及吸去溢出的血。刮治完畢沖洗牙周袋,上碘甘油及線條,外敷塞治劑,防止出血及感染。24-48小時後除去。
③翻瓣術。在局麻下將龈片開翻起,刮除根面牙石及肉芽組織,然後縫合,刮治完畢外敷保護劑,術後給予抗菌素,防止術後感染,加強營養及全身支持療法。
(2)消除創傷:磨除過早接觸點,固定松動患牙。
(3)拔牙:拔除不能保留的牙齒。
(4)自身保護:采取措施,調動機體抗病能力,加強自身保護。
(5)全身治療:對有全身因素的患者,應采取全身和局部治療。采取措施,增強體質,調節機體以增強局部的抵抗力和再生能力:如應用維生素A、C,中醫辨證施治及適當的加強營養等。
(6)預防護理:首先應積極提高人民的口腔保健意識,對慢性疾病應及早治療,加強衛生宣傳,提高口腔衛生水平。
①宣傳口腔衛生知識,選用合理的牙刷,並指導正確的刷牙方法。
②飯後漱口能除去食物碎屑和部分軟垢。
③經常叩齒及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牙龈按摩。
④矯正錯位牙,防止創傷 。
⑤糾正不良習慣,如單側咀嚼及開口呼吸。
⑥分期口腔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⑦多食富有維生素的蔬菜、水果,適當咀嚼些韌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