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壓力影響牙周病的機制至今尚未闡明,但大多數學者認為各種社會、心理因素以應激為中介,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導致免疫系統功能低下和內分泌激素失衡,誘發疾病。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
研究結果顯示,牙周病的人群經歷負性生活事件的人數明顯增多。其中最多的是下崗,其次是親友的死亡。這些負性生活事件是一種急性應激反應,對疾病的發病起著“扳機”的作用。
它將心理信息轉變為生理反應和免疫改變,引起唾液質量的變化,激素、細胞因子、神經肽的釋放,最終使機體的防御能力下降,增加了機體對致病菌的易感性,引發並加重了牙周病。
社會精神因素引起應激。應激不僅可以通過生理變化,也可以通過不良口腔衛生行為影響疾病。研究表明,精神緊張的人比正常人更少從事體育鍛煉,更易吸煙、酗酒,更少注意自我口腔衛生保健。如考試應激會使學生忽視口腔衛生,增加菌斑的堆積,是精神壓力影響牙周病的重要行為因素。
研究還發現,牙周健康組的受教育程度和未婚比例均比較高,提示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未婚可能與牙周病發病幾率呈負相關。這類人群生活負擔較輕,經濟壓力相對較小,可及時就診發現和控制病情。受教育程度較高者,其口腔保健意識更強,故而罹患牙周病的危險度下降。
牙周病患者表現出明顯的心理壓力,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等心理因素是精神壓力的一種情緒反應,心理學上稱為情感性精神障礙,它可能是與牙周病關系最密切的因素。對57名糖尿病患者調查發現,易怒情緒與牙槽骨吸收水平呈明顯負相關。對4萬名男性調查發現,憤怒指數高的比憤怒指數低者發展為牙周病的幾率高出72%。
頑固性牙周病患者表現出對牙科治療的不愉快感、痛感以及消極依賴、自我相對脆弱的人格特征。精神壓力常常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反過來又加深心理負面影響,產生強而持久的心理應激,超過機體的適應能力而致病。故精神壓力大的牙周病患者處於一個進行性的惡性循環之中。
因此,我們要加強宣教,提高衛生保健意識,疏導患者的心理壓力。減少牙周病對人類牙齒健康的危害,需要醫患共同努力。
相關鏈接
□中醫認為七情內傷,髒腑功能失調,與腎氣盛衰有很大關系。除先天素質外,久病累腎、勞倦過度或生育過多,都可造成腎氣虛損。腎主骨,齒為骨之余。《直指方》中說:“齒者,骨之所終,髓之所養,腎實主之。故腎衰則齒豁,精盛則齒堅,虛熱則齒動。”可見古人早已認識到全身心的狀況與牙病的關系。
□牙周微生物是牙周病的始動因素,但單純的細菌因素不足以解釋疾病的復雜性和嚴重性。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由傳統的純生物學觀點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轉變,精神壓力在牙周病的發生、發展以及預後中的作用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