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認為牙疼不是病,自己牙疼時首先想到的是吃抗生素,實在疼痛難忍時才會去醫院就診。其實這種做法不可取。中華口腔醫學會牙體牙髓病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彭彬指出,牙病與全身多種疾病息息相關,靠吃抗生素緩解牙齒疼痛的辦法不靠譜,牙齒出現問題後越早治療越好。
口腔疾病與全身多種疾病相關
1.口腔病灶威脅著全身健康
口腔病灶指齲齒、牙周炎、根尖炎、颌骨骨髓炎、牙殘根殘冠及根尖囊腫等,病灶內的細菌與病毒通過血液和淋巴液到達全身器官和組織,可引起許多全身性疾病,常見的有慢性腎炎、慢性胃炎、風濕熱、關節炎、慢性咽炎、偏頭痛、皮膚病、不明原因的低燒等。一旦去除口腔局部疾病或病灶,上述相應的全身疾病也隨之消退。
2.牙病可危及心髒健康
牙周炎是冠心病、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的危險因素。口腔病灶中的細菌和毒素通過血液轉移至心髒易引發細菌性心內膜炎。牙周炎的菌血症,易誘發心肌梗塞和冠心病。國內外的調查統計資料表明,50歲以下男性牙周炎患者或無牙者其冠心病發病率高出普通人群70%。牙槽骨吸收嚴重者致死性冠心痛和心髒驟停發生率分別是正常人群的2倍和3倍。
3.牙病可誘發肺部感染
研究表明,老年性肺炎與各種牙痛關系密切,因為口腔內的大量細菌可以被吸入肺部,導致肺炎。因此,搞好口腔清潔對老人預防肺炎有重要意義。
4.牙病可誘發糖尿病
研究證明,牙周炎和糖尿病有雙向關系,即牙周炎如不治療會誘發或加重糖尿病,糖尿病反過來可並發牙周炎。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明顯差於無牙周疾病的患者,如果牙周感染得以有效治療,患者肌體組織對胰島素的反應就能恢復正常。
5.牙病易引發早產
研究證明,有牙周炎的孕婦發生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兒的危險率是正常人的7.5倍。因此,婦女在懷孕前應重視口腔疾病的診治。
牙疼切勿隨意吃抗生素
不少人牙疼的毛病一犯,懶得去醫院治療,總是順手拿起抗生素吃上兩片消消炎。專家提醒,得了口腔疾病,切莫亂吃抗生素,以免舊病不去新病又來。
許多人牙疼時就認為自己牙齒有了炎症,認准了吃抗生素,可事實上,使用抗生素僅適用於急性感染、化膿或手術後,不經醫生指導自行應用抗生素,在很多情況下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如果得了牙髓炎,需要開髓治療,吃抗生素不起任何作用,如果服用抗生素,反而會引起細菌耐藥,真正需要消炎時再用藥,藥效就會大大降低。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大多數人都是因牙疼得受不了才到醫院看醫生的,其實這時已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因為齲齒發展的早期是比較隱蔽的,但會逐漸在牙齒表面的牙釉質出現褐色或黑褐色斑點或斑塊,表面粗糙,繼而形成表面破壞。
齲齒一旦出現就應盡可能地早修補。因為齲洞經過修補後可以阻止齲病病變的發展,及早恢復牙齒的功能,保持牙列的完整。
若不進行及時治療,病變就會越來越大,從淺齲發展到深齲,患者會對冷熱酸甜等食物刺激敏感;當損傷到達牙髓,會引起牙髓炎,此時牙痛會十分嚴重;當齲齒變再進一步發展,會引起根尖炎、根尖周膿腫,甚至颌骨骨髓炎,牙齒脫落缺失;牙齒的齲壞後形成殘根、殘冠,甚至缺失,會影響咀嚼效率,加重胃腸負擔,進而影響身體健康。
而且,齲齒內有大量的細菌,這是一個潛在的病灶,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時,它可以引起敗血症或菌血症。而補牙能夠終止這些病變的發生和發展,所以患了齲齒應當及早補牙。
很多有齲齒的患者開始並不以為然,直到牙痛難忍的時候再到醫院進行就診,這個時候大多數情況已經不是單純補牙就能解決問題,可能需做根管治療甚至拔除患牙齒、進行假牙修復,即費時費力又花費更過的金錢,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種牙疼別強忍
1.遇冷就疼
有人吃冷飲時牙齒就會鑽心痛,這表明牙齒對冷敏感。美國口腔外科博士羅伯特·羅達表示,如果痛感持續5~10秒就消失,說明問題不嚴重,但需要使用脫敏牙膏。
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口腔學院教授愛德蒙·休利特建議,如果痛感持續不消退,就可能是牙龈出了問題。不經常刷牙和用牙線清潔牙齒,易令牙菌斑蓄積,引發牙周病,導致牙龈萎縮,牙根暴露,受冷刺激時易產生牙痛。若牙釉質保護層腐蝕剝落,同樣會遇冷牙痛,這種情況應改正會磨損牙釉質的飲食習慣,如喝咖啡等。
2.牙龈腫痛
牙龈腫痛有時可能是小小的骨頭渣卡在牙縫間,刺激牙龈發炎所致。因此,飯後要注意刷牙和使用牙線,及時清除牙縫間的食物殘渣,並定期請專業牙醫清潔牙齒,美國牙科協會建議6個月檢查清潔一次。
牙髓受到感染發炎也可能引起牙龈腫痛,該部位含有血管、結締組織以及神經,較為敏感。
3.一嚼東西就疼
羅達表示,咀嚼時牙痛可能是牙齒出現裂縫,不可輕視,建議去看牙醫。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咎於對牙齒過度清潔,比如刷牙次數、使用牙線次數多,刷牙時間長、力度大等,日復一日,對牙齒表面造成的磨損就可能造成牙裂。此外,咀嚼時咬合力度過大、牙龈感染等,也需要及時看牙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