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可能誘發全身病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礎。”世界衛生組織十大健康標准之第六條就提到“牙齒清潔,無齲齒蛀牙,不疼痛,牙龈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實際上,很多人都無法達標。“如何知道自己的牙齒好不好?很簡單,如果你冬天用冷水或者夏天用冰水刷牙,感到牙齒酸痛,牙齒很可能已經出現問題。”人們常將口腔疾病形容為“牙疼”,實際上它可分為6大類。
第一類是牙體牙髓疾病,例如俗稱“蛀牙”的齲病,牙外傷,牙染色,隱裂,刷牙不當等因素造成牙齒缺損,而齲病等牙體病未得到及時治療,會發展為牙髓根尖周病,表現為夜間劇烈疼痛、咬合時疼痛。
第二類是牙周病,是成年人失牙首位原因,約占30%~40%。很多人是從牙龈紅腫發炎、刷牙吃飯時出血、講話有口臭等“輕症”起步,進展為牙周病,牙龈萎縮,牙縫變大,牙齒變長,牙根裸露,最終造成松動脫落。
第三類是口腔黏膜病。最常見的是復發性口腔潰瘍,病因不明確,與遺傳、免疫、微量元素缺乏等相關,表現為周期性復發、可自然愈合,不傳染、不惡變。口腔扁平苔藓表現為口腔黏膜白色斑塊、條紋,充血、糜爛,易復發,如果潰瘍超過一個月還不愈合,要小心屬癌前狀態,可癌變。還有一類患者經常覺得口發麻發燙發苦,屬於“灼口綜合征”,它與心理因素有關。
第四類是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例如口腔颌面部感染、損傷、腫瘤,涎腺疾病,颞下颌關節疾病,颌面部神經疾病,先天性唇腭裂與面裂、牙颌面畸形,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礙疾病等。
第五類是牙列缺損缺失。
第六類是牙齒錯位。口腔疾病與全身疾病可相互影響。牙周病會誘發或加重全身性疾病,例如牙不好,可能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產婦早產等,同時全身性疾病也會在口腔有所表現,例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某些血液病等,在治療時也別遺漏口腔病變。
失牙:齲病“領銜”四大原因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8020計劃”,即到80歲時仍有20顆健全的牙齒。然而我國的老人人均失牙是比較多的,特別是在一些欠發達的地區,很多老人基本上沒有牙齒了。專家認為,失牙有幾個主要的原因:
1.齲病。齲病在早期和中期基本上是沒有任何臨床症狀的,所以沒有引起患者的重視。齲病若沒有得到處理,將不可逆轉地惡化為牙髓發炎、根尖周炎等。當齲病深到牙髓的時候,患者吃熱的、冷的食物時,牙齒咬下去就會有條件性地感到疼痛,發展到最後可形成殘齒。為了預防齲病,建議日常要重視清理牙齒的窩溝、鄰面、牙頸部等地方。發生齲病之後要及時補牙以恢復牙齒的咬合功能,而目前的充填材料至少管用5年。
2.牙體硬組織病。臨床常見的有牙外傷、缺損、隱裂、酸蝕症等。其中,酸蝕症在牙科門診很常見,過去跟職業有關,常見於制酸廠的工人,而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反酸、人們喜歡喝可樂等碳酸飲料,都會導致牙齒被酸蝕。牙體硬組織病的患者會出現牙齒敏感,嚴重者可發生牙齒折斷,防治的關鍵是改進刷牙方法和調整牙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