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療法三則
牙痛是指牙齒因各種原因引起的疼痛而言,為口腔疾患中常見的症狀之一。
風熱侵襲風火邪毒侵犯,傷及牙體及牙跟肉,邪聚不散,氣血滯留,氣穴不通,淤阻脈絡而為病。並且,手、足陽明經脈分別為下齒、上齒,大腸、胃腑積熱或風邪外襲經絡,郁於陽明而化火,火邪循經上炎而發牙痛。腎主骨,齒為骨之余,腎陰不足,虛火上炎亦可引起牙痛。亦有多食甘酸之物,口齒不潔,垢穢蝕齒而作痛者。因此,牙痛主因是氣血的通暢與否,次之與手足陽明經和腎經有關。
一、牙痛電針療法
取穴: 頰車、下關、合谷,風火牙痛配外關、風池;實火牙痛配內庭、二間;虛火牙痛配太溪、行間。
操作規程:毫針刺入,得氣後用脈沖電流,選用密波,通電20-30分鐘,每日1-2次,直至緩解為止。
牙痛原因很多,電針治療有較好的鎮痛效果,但應同時針對病因治療,注意口腔衛生,若防護得當,可減少發作。
二、牙痛梅花針療法
牙痛梅花針叩剌部位:脊柱兩側、頰區、口區、耳區等,重點刺激存在異常發現的部位。牙痛,無論男女老幼皆可發生,是臨床常見多發病。牙齒、牙龈、牙周的疾病都可發生牙痛。痛甚者可影響飲食及工作、休息。多由過食辛熱之物,胃熱熾盛;或肝火過旺,實火上沖,或同風熱毒上攻;或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或腎陽虧虛,浮陽上越;或過食甜食,不注意用牙衛生等因所致。
牙痛梅花針療法一
叩剌部位:脊柱兩側、頰區、口區、耳區等,重點刺激存在異常發現的部位。
操作規程:先叩刺脊柱兩側3行1或2遍,再重點刺激異常部位20下左右,然後對頰區(多叩)、口區、耳區等做局部刺激。
操作間隔:每日1次,5次為1個療程。
主治:牙痛。
牙痛梅花針療法二
叩剌部位:下關、熙風、合谷。實火牙痛配巨髎、頰車、內庭;虛火牙痛配太溪、顴髎、頰車;風火牙痛配風池、太陽、巨髎。
操作規程:用梅花針在上述穴位皮區各叩刺20~30下。采用重刺法,虛火牙痛用正刺法。
操作間隔:每日1次,中病即止。
主治:牙痛。
牙痛梅花針療法三
叩剌部位:頰區、合谷(均取健側)。
操作規程:用梅花針在上述部位和穴位皮區各叩刺20~30下,以致皮膚潮紅或見輕微出血為止。采用輕刺法或正刺法。操作間隔每日1次,中病即止。
主治:牙痛。(選自程爵棠經驗。還可配合程爵棠經驗方:白芷18克,川芎9克,細辛、高良姜各10克,透骨草6克,冰片1.5克。上藥研細末,貯瓶中備用,每次少許,吹入鼻中。)
牙痛梅花針療法四
叩剌部位:頰車(下牙痛)、下關(上牙痛)、合谷。風熱外邪配曲池、外關;胃腸積熱配內庭、二間、大椎;虛火上炎配太溪、然谷、行間。
操作規程:對上述所選穴位,實證施以中度叩刺為宜,或在曲池、大椎穴處叩刺出血,虛證以輕度叩刺為宜。采用正刺法或輕刺法。
操作間隔:每日1次,5次為1個療程。
主治:牙痛。
三、牙痛的艾灸療法
主治:牙齒痛甚,牙龈紅腫,或出膿滲血,牽及颌面疼痛,頭痛,口渴,口臭,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滑數。
技術一
艾灸穴位:液門、外關、風池、合谷。上牙痛加配下關,下牙痛加配頰車。
操作規程:①艾炷隔蒜灸:艾炷如棗核大或黃豆大,每穴每次灸7壯,每日1~2次。②艾炷著膚無瘢痕灸:艾炷如麥粒大,每穴每次灸3~5壯,每日2~3次。③艾卷雀啄灸:每穴每次灸15~30分鐘,每日1~2次。
主治:牙齒痛,牙龈紅腫疼痛,遇冷則痛減,遇風、熱則痛甚,或有發熱,惡寒,口渴,舌紅,苔白干,脈浮數。
技術二
艾灸穴位:內庭、合谷、大迎、下關。
操作規程:①艾炷隔蒜灸:艾炷如棗核大,每穴每次施灸6~8壯,每日2~3次。②艾炷著膚無瘢痕灸:艾炷如黃豆大,每穴每次施灸4~5壯,每日2~3次。③艾卷雀啄灸:每穴每次施灸20~30分鐘,每日2~3次。
主治:牙齒痛甚,牙龈紅腫,或出膿滲血,牽及颌面疼痛,頭痛,口渴,口臭,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