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公認的齲病病因學說是四聯因素學說,主要包括細菌、口腔環境、宿主(即指寄生物包括寄生蟲、病毒等寄生於其上的生物體)和時間。
1.細菌
是齲病發生的必要條件,一般認為致齲菌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產酸菌屬,其中主要為變形鏈球菌、放線菌屬和乳桿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產酸,導致牙齒無機質脫礦;另一種是革蘭陽性球菌,可破壞有機質,經過長期作用可使牙齒形成齲洞。
2.口腔環境
口腔是牙齒的外環境,齲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其中起主導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唾液。
(1)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與菌斑基質的形成有關,也是菌斑中細菌的主要能源,細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謝產生酸,並合成細胞外多糖和細胞內多糖,所產的有機酸有利於產酸和耐酸菌的生長,也有利於牙體硬織的脫礦,多糖能促進細菌在牙面的黏附和積聚,並在外源性糖缺乏時,提供能量來源。
(2)唾液在正常情況下,唾液有以下幾種作用:①機械清洗作用;②抑菌作用;③抗酸作用;④抗溶作用。
唾液的量和質發生變化時,均可影響齲患率,臨床可見口干症或有唾液分泌的患者齲患率明顯增加。颌面部放射治療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壞而有多個齲牙;另一方面,當唾液中乳酸量增加,也有利於齲的發生。
3.宿主
牙齒是齲病過程中的靶器官,牙齒的形態、礦化程度和組織結構與齲病發生有直接關系。
4.時間
齲病的發生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從初期齲到臨床形成齲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齲細菌、適宜的環境和易感宿主同時存在,齲病也不會立即發生,只有上述三個因素同時存在相當長的時間,才可能產生齲壞。
二、齲齒傳染靠不靠譜?
齲齒是一種細菌感染性疾病,按原理來說是可以傳染的。孩子剛出生,口腔裡並沒有導致齲齒的細菌;如果大人在喂食過程中,自己先咀嚼過食物,再喂給寶寶,就有可能將自己口腔中的致齲菌傳給寶寶,導致寶寶口腔中有致齲菌繁殖。因此我國的居民口腔健康指南中明確指出,不應將大人咀嚼過的食物喂給小孩。
不過雖然口對口喂食是傳染口腔致病菌的一種途徑,但是齲齒發生除了細菌,還有糖分、宿主、時間四因素相互連結。除了這四種主要因素,當然也有其它因素肯能導致齲齒,我們尚不可知。而且親人傳染的相關性到底有多強,並沒有具體的研究數據。還有瑞典研究證實,“口水”喂養寶寶能幫助寶寶防過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