齲齒和牙周炎對人類的危害是很大的,嚴重者會失去牙齒並發生咀嚼困難。雖然在正常情況下,口腔微生物不會引起粘膜或粘膜下組織的感染,但對牙齒和支持牙齒的牙周組織卻有破壞作用。過去,人們把齲齒和牙周病看成是兩種互不相關的疾病。近些年來的研究發現,這兩種病都是由菌斑引起的,有人把它們統稱作菌斑病。
菌斑是寄居在牙齒表面上的以細菌為主的一種改變,而齲齒和牙周病就是由菌斑內某些細菌破壞所致。菌斑中變形鏈球菌是齲齒最危險的敵人,因為變形鏈球菌在代謝過程中形成酸性物質,破壞牙釉質,導致齲齒的發生。菌斑中革蘭氏陽性的放線菌,革蘭氏陰性的螺旋菌、擬桿菌,以及絲狀菌等,在生長繁殖中產生一些酶,其中主要是透明質酶對牙周組織有破壞作用。此外,細菌的毒素也可以刺激牙周組織產生炎性反應,發生腫脹、破潰、出血、流膿等。最後,由於支持牙齒的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出現牙齒松動、脫落。
醫學證明,菌斑一旦形成,在牙齒表面附著得很緊,漱口不能把它沖掉。即使用牙膏刷洗後2小時,菌斑又可漸漸形成,而且在薄膜的保護下,菌斑內有害物質開始對牙組織進行腐蝕破壞。而要想預防菌斑的發生,關鍵是要注意口腔衛生,堅持施行正確的刷牙方法。正確的刷牙,是順著牙縫的方向刷,上牙由上向下刷,下牙由下向上刷,把牙的裡面和咀嚼面都刷到。每天早晚各刷一次,飯前飯後漱口,防止牙垢沉積。
(實習編輯:徐潤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