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預防口腔疾病,和小齲齒說拜拜?
孩子們的牙齒問題特別牽動爸媽的心:“要是早些發現寶寶的乳牙齲齒就好了,唉,憂心寶寶看牙受苦,結果還是耽擱了牙齒的保健。”
乳牙齲齒已經成為兒童常見病,調查顯示:我國5歲兒童的乳牙患齲率為66%,齲齒成為威脅兒童口腔健康的常見問題之一。除了就醫治療,如何防患於未然?
專家的防治攻略,爸媽必看:
“寶寶自己就是牙齒衛士,愛上刷牙並不難!
牙刷的選擇
面對著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兒童牙刷,家長們經常被各式各樣的花式“新功能”說法繞暈了,選來選去,總是沒有頭緒。其實,只要根據兒童牙齒發育的特點選擇牙刷就對啦!
牙刷選擇的原則
刷頭小:相當於2-3顆門牙的寬度為宜,以方便在孩子口腔內活動,不至於傷害牙齒與牙龈為原則。
軟毛:推薦使用軟毛,以不刷痛孩子牙肉為原則;刷毛不需太密,約3-4列,且長短一致。
辨別刷毛軟硬的方式:將刷毛壓在手背上,輕壓若有刺痛感,則說明刷毛較硬。
刷毛排列:
做牙齒矯正的小朋友,建議選擇V形或凹形軟毛牙刷;
6歲以內的幼童,選擇刷毛平整的牙刷即可,比較容易清潔牙齒。
特別提醒:刷毛一旦出現磨損或彎曲,就應該及時更換新牙刷。
牙膏的學問
有的孩子不喜歡刷牙,可能因為牙膏有薄荷涼涼的味道,會讓他們想嘔吐,父母可以考慮使用有水果香味的牙膏,提高孩子的接受度。
牙膏用量:三歲以下的寶寶使用約米粒大小的牙膏即可,三歲以上的孩子使用豌豆大小的牙膏。
牙刷牙膏選對了,如何正確使用是關鍵!
孩子上了小學後,開始慢慢換牙,他們的肌肉協調也慢慢跟著成長,所以可以開始教他們更仔細、正確的刷牙法:巴氏(BASS)刷牙法!
●握穩,大拇指抵住刷柄、食指到小指四個指頭握住牙刷,就好像是比“贊”的手勢。
●牙刷刷毛與牙龈成45度傾斜、可以蓋住一點點牙龈,這樣牙齒與牙龈的接縫處才可以清潔到。
●小幅度地前後(左右)震動十幾次。一次只刷2-3顆牙,避免動作幅度過大。
●牙齒的內側面也不要忘記。
最好引導孩子每次刷牙都維持一樣的順序,例如:先用牙線清牙縫,再刷牙;先刷外,再刷裡,先刷左再刷右。同樣的順序才能確保每顆牙齒不被遺漏!
最後,請刷足3分鐘!
孩子刷完牙之後就大功告成了?不,父母應該再多做一步:檢查!
這幾個口腔中的“清潔死角”需要特別留意:
1.牙齒咬合面上的溝紋與縫隙
2.牙縫間的鄰接面(可靠牙線來清潔)
3.牙齒靠近牙龈的部分(刷牙角度要正確)
檢查完之後,別忘記了給孩子正面的反饋,如“今天刷牙100分~”、“刷得亮晶晶!”。
孩子不愛刷牙,總鬧情緒怎麼辦?
不愛刷牙的孩子還真不少,到底有什麼辦法讓這每天必須的功課變得輕松又有趣起來呢?
牙具大變身
選擇孩子喜歡的牙刷、牙刷架及牙膏,讓刷牙的過程變得更好玩。
刷牙時間看得見!
專家建議,孩子刷牙時間不應少於三分鐘,這對有些孩子來說好像很難熬。准備一個有趣的沙漏試試看吧!
除此之外,如果遇上孩子刷牙鬧脾氣,可以采用換位置、換姿勢的方式,把孩子不願意刷牙的情緒轉移到改變刷牙的方法。
如:今天到鏡子前面刷,或今天躺在爸爸懷裡刷,還可以請別人幫忙:“你可以請爸爸幫忙刷,不過你要請爸爸刷輕一點哦!”使孩子的注意力變成“要如何刷”,而不再是“抗拒刷”。
爸媽來護航,愉快節制甜食
保護牙齒和口腔健康,除了刷牙,還要注意飲食。愛吃甜食是大多數孩子的天性,他們喜歡甜食可愛的造型,也享受糖分在舌尖化開的味覺體驗。
很多父母因為擔心齲齒,會限制孩子吃糖,其實少吃糖≠健康的牙齒。含糖類零食之所以對牙齒的危害較大,是因為糖分給口腔細菌提供了生長的能源,同時,口腔細菌消化完糖之後會分泌出酸性物質侵害牙齒。所以,進食的間距和口腔衛生才是最重要的。
糖是牙齒最大的敵人?
減少口腔中含糖的時長
不黏牙的軟糖比硬糖更適合孩子。硬糖會讓孩子的牙齒更長的處於有糖分浸泡的狀態。
降低每日吃甜品的頻次
根據這個原則,香港有幼兒園采用了“黃布袋”的方法。一天內,如果孩子想吃糖或者餅干時,就先讓他們把糖放到黃布袋中攢起來,只有到了每天約定打開袋子的時間才讓他們享受。
同理,一些媽媽會為孩子准備一個有趣的“星期糖果罐”。每周,媽媽和孩子會共同挑選7顆糖果放進糖罐中,並約定好只有周日的時候才可以拿出來吃。
這些有趣的方式可以有效減少孩子吃糖果的頻次哦
保持口腔清潔
除了常規的早晚刷牙,還應該讓孩子做到吃過甜食後,更要及時清潔口腔。睡前刷牙尤為重要,可以減少食物殘渣的存積和發酵。
定時看牙醫,及時獲取專業的建議才是硬道理
定期檢查牙齒有助於健康。這一點很容易被爸爸媽媽們忽視。
孩子越早看牙醫,所做的口腔檢查治療就越簡單。建議每年帶孩子去看2-4次牙醫,讓醫生做2次徹底的牙齒清潔。不僅可以及時去除孩子牙齒上沉積的牙菌斑,牙色素和牙石,也可以盡早發現齲齒。千萬不要等到孩子牙痛才開始看醫生,這樣會使孩子對牙科有不好的印象,把“痛”跟牙科醫生聯想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