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的5歲組的兒童患齲齒的概率高達50%-66%,也就是平均兩個小孩就有一個小孩有齲齒。可見培養寶寶養成愛護牙齒的好習慣刻不容緩。
1.齲齒
齲病是含糖食物(特別是蔗糖)進入口腔後,在牙菌斑內經致齲菌(主要有變形鏈球菌、乳桿菌及放線菌等)的作用,發酵產酸(主要是乳酸),從牙齒表面結構的薄弱處開始,逐漸溶解破壞牙的無機物而產生的。
2.培養寶寶愛牙好習慣
(1)護牙從第一顆牙齒開始
當寶寶長出第一顆牙,媽媽就要為寶寶做口腔護理。早晨及晚上臨睡前,在食指上纏上干淨的紗布,沾清水清潔牙齒及牙龈,有利於保持乳牙清潔,按摩牙龈也可促進牙齒萌出。
出牙後的寶寶,平時每次喝完奶後,要給寶寶喝幾口白開水,以清潔口腔,保護牙齒。
愛心貼士:長第一顆乳牙~1歲半的寶寶,正處於“口欲期”,喜歡通過嘴巴來感知世界,這個時候口腔清潔工作主要靠父母。寶爸寶媽可以通過唱歌、講話的方式和寶寶互動,通過游戲引起寶寶的興趣,讓寶寶產生“刷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兒”。
(2)1歲半~3歲刷牙習慣養成記
1歲半的寶寶已經會站立了,家長可以挑選軟毛的寶寶專用牙刷、漱口杯、口味牙膏等,從刷牙用具開始吸引小朋友的注意,這個時候的重點是讓寶寶對刷牙有直接的印象,帶動寶寶的積極性,不要太苛求寶寶的動作是否正確。該時期教寶寶刷牙仍然應該更注重“游戲的快樂”,而不是非要寶寶學會不可,如果寶寶不願意,也不要強迫他,等他想玩的時候再進行也可以。
從兩歲半開始,可以給寶寶選擇該年齡段適用的牙刷,每日早晚兩次,站在寶寶身後,手把手教寶寶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但此時真正的刷牙工作仍需要父母的協助,因為這個時候寶寶的控制能力還不是很好,很容易不小心吞進牙膏泡沫、傷到牙龈等。
愛心貼士:這個時期的寶寶有很強的模仿性,可以通過給寶寶看類似的繪本、動畫,幫助寶寶培養刷牙習慣的養成。
(3)3~6歲獨立刷牙走起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從能力上來說已經可以掌控刷牙這件事情了,但是他們可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願意刷牙、不能堅持,因此家長要做的是如何讓孩子對刷牙感興趣,在自願的狀態下保持這個好習慣。
3~6歲的寶寶應在大人的指導下開始自己刷牙,但仍需大人的幫助。剛開始的時候,家長可以有意地讓孩子觀察大人的刷牙動作。因為孩子太小,所以孩子在開始自己刷牙的時候,往往達不到完全清潔的目的,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幫助他們,通過逐漸的引導,寶寶就能越做越好。當然,這個時期仍然非常需要因勢利導,根據順其自然的原則,培養寶寶的興趣,千萬不要為了刷牙弄得寶寶又哭又鬧,這樣雖然刷干淨了牙齒,卻留下了心靈陰影,得不償失。
3.遠離傷牙壞習慣
在生活中一些小習慣不加以糾正,就可能釀成大錯,給寶寶帶來痛苦。媽媽們要及時糾正寶寶的不良習慣。
(1)吮指
兒科專家和心理學家認為,安全和溫暖是嬰兒所要求的。在嬰兒的一定發育階段,吮指是完全正常的,一般在2歲末會自動消失,1歲半以前可不必破除吮指習慣。3歲前有吮指習慣的兒童,其錯合大多限制在牙弓的前段,而且是暫時的,只要不再繼續吮指,畸形會自動消失。
吮指習慣超過3歲半,牙颌畸形的恆久性將明顯增加。如果習慣延長到混合牙列時期(6~12歲),則可能發生永久性畸形。因此必須及時干預矯治。
(2)舔舌
一些寶寶習慣用舌舔未萌出牙的間隙或正萌出的牙及齲齒牙等,這些喜歡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牙颌畸形,需要進行相關干預和治療。如果寶寶僅僅是因為好玩舔牙,就要經常提醒寶寶不要舔牙齒,並做些游戲分散寶寶注意力;必要時可以戴固定或活動的矯治器進行矯治。
(3)咬東西
6歲前的寶寶中,咬下唇或咬筆、咬被角的孩子比較多見。這種習慣可造成上牙前突,上下嘴唇閉不上,也就是俗話所說的開唇露齒,需要寶媽及時制止。
對學齡前兒童可以在下唇上塗不良味覺的食物,必要時可戴矯治器破除;大些的孩子可學習吹箫、笛等樂器,在加強了唇肌的張力後,此種習慣較易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