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屬於癌前病變,據WHO發表的資料,白斑病人約3%~5%發生癌變。我國學者對口腔白斑病癌變報道相對較少,筆者通過對口腔白斑病近10年追蹤觀察和查閱資料,發現15例口腔白斑病癌變的病例。
1 臨床資料
本文追蹤的595例口腔白斑病均來自於筆者1994年7月~2004年7月在臨床診治的,平均隨訪時間為7年,病理上均有“符合口腔白斑病”的診斷,每例至少有2次以上的病理檢查,且每一年復診一次以上,對15例癌變者均得到病理活檢證實。595例口腔白斑病患者中,男210例,女385例,惡變的15例中,男10例,女5例,年齡40~70歲,平均年齡55歲。
2 資料分析
2.1 職業與局部刺激 15例惡變的口腔白斑病患者,農民8例,工人4例,干部3例,從事戶外工作者10例,吸煙者11例,同時存在以上兩種因素者7例,此7例癌變均發生在頰部。
2.2 發病部位和原發灶大小分類 15例癌變病人中,下唇2例,舌背4例,頰部9例,原發灶大小按TNM分類法,T 2 7例,T 3 8例,無一例淋巴結轉移。
2.3 病理表現 15例癌變損害在術前和術後均進行了病理切片,其中高分化鱗癌8例,疣狀癌7例。
2.4 病程分析 病程最短者為24月,最長120個月,平均為54個月,均有兩個明顯階段,即原發損害存在並反復糜爛階段和快速發展階段,快速發展階段為3~5個月。
2.5 臨床損害類型 發生口腔白斑病癌變的原發損害,除1例舌部為斑塊型損害和1例頰部為顆粒型損害以外,其余均為糜爛或潰瘍型損害。後者伴有原發損害周圍和其他部位的白斑損害。
3 討論
本文報道的15例口腔癌變患者中,男性多於女性,發生部位多在唇側,職業上戶外勞動者居多,應考慮紫外線對口腔白斑病癌變的誘變作用,早年的研究已表明,日曬與唇癌發生有關 [1] 。另從局部刺激因素看,15例患者中男性均吸煙,說明吸煙與白斑發病關系密切。
從臨床損害類型看,15例中13例均為糜爛損害處發生,說明反復不愈的糜爛或潰瘍口腔白斑應視為惡變的高危損害類型。從癌變的發生部位看,口腔白斑癌變容易發生在頰部咬合線區域。
有關口腔白斑的癌變問題,筆者通過對595例病人10年隨訪追蹤觀察認為白斑病人的約3%發生癌變。筆者曾對口腔白斑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進行了染色體觀察,發現白斑患者的體細胞染色體畸變率和姊妹染色單體交換頻率較高,提示白斑患者體細胞的染色體穩定性較差,具有對致癌物質敏感 [2] 。從本文報道的15例病人看,其病程較長,但癌變產生階段進展較快,自覺症狀和臨床特征明顯。說明些白斑是在外界促癌因素下而發生了質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