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
白斑(leukoplakia)是指僅僅發生在粘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病變的斑塊狀損害,口腔粘膜上的這種斑塊是不能被擦掉的,在臨床和組織病理學上又不能列入其它疾病分類之中者,是一種常見的非傳染性慢性疾病。口腔各部粘膜均可發生,但以頰、舌部最多。國內1980年普查結果患病率為10.47%(包括煙斑)。長期以來曾將口腔粘膜上所發生的白色斑塊都稱為“白斑”,使許多白色損害混同於白斑,從而造成流行病學和治療方法上的不恰當結果。白斑的色澤除了白色以外,還可表現為紅白間雜的損害。應該明確,白斑是肉眼所見的臨床術語,在組織病理上的變化,應該符合癌前損害的特征——上皮異常增生,而不是單純的上皮增生。
病因病理
【病因學】
局部刺激因素在白斑的發病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吸煙是普通的原因,白斑患者有吸煙習慣的占80%~90%,且發病部位多與煙的刺激部位一致。其它如咀嚼槟榔、酒、醋、辣、燙、不良修復體、殘冠、殘根等刺激也能引起白斑。在全身因素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缺鐵性貧血、維生素B12和葉酸缺乏、梅毒以及射線、口干症等均同白斑具有密切關系。患者以中老年較多,男性多於女性(男∶女=13.5∶1)。
【病理改變】
白斑是癌前損害,在鏡下顯示典型的上皮異常增生,核深染,有絲分裂增加,極性消失,核漿比改變,異角化等。至於上皮表面的形態如皺紙狀、疣狀等,雖然並不象征癌前改變,但應高度警惕。
臨床表現
1.斑塊狀 口腔粘膜上出現白色或灰白色的均質型較硬的斑塊,質地緊密,損害形態與面積不等,輕度隆起或高低不平。值得注意的是,損害大小同癌變的可能性之間並無平行關系,有時即使只有米粒大小時已發生癌變。斑塊狀損害的肉眼所見,往往很難同白念菌白斑相鑒別,但扪時前者較硬。[美食中國]
2.顆粒狀 亦稱顆粒-結節狀白斑,口角區粘膜多見。損害常如三角形,底邊位於口角;損害的色澤為紅白間雜,紅色區域為萎縮的赤斑;赤斑表面“點綴”著結節樣或顆粒狀白斑。所以有不少同義名:結節-顆粒狀白斑或顆粒狀赤斑或非均質型赤斑等。本型白斑多數可以發現白色念珠菌感染。
3.皺紙狀 多見於口底和舌腹,同義名有口底白斑、舌下角化病。本病既可同時發生在口底和舌腹,也可單獨發生在口底或舌腹或口底舌腹左右交叉。損害面積不等,甚至可累及舌側牙龈。表面高低起伏狀如白色皺紙,基底柔軟,除粗糙不適感外,初起無明顯自覺症狀,女性多於男性。為了明確診斷,必須進行活體檢查,凡位於口底、舌腹、軟腭、牙槽粘膜等區域的損害,往往具有肉眼所見的皺紙狀的“峰狀突起”,鏡下所見亦同。
4.疣狀 損害隆起,表面高低不平,伴有乳頭狀或毛刺狀突起,觸診微硬。除位於牙龈或上腭外,基底無明顯硬節,損害區粗糙感明顯,通常因潰瘍形成而發生疼痛。
以上各型在發生潰瘍時可冠以“潰瘍型”。潰瘍實質上是癌前損害已有了進一步發展的標志;其次,各型的臨床診斷必須得到病理檢查的驗證,以作為進一步選擇治療方法的依據。
診斷和鑒別
【診斷】
白斑的好發部位是頰、舌背、舌腹、唇、腭、口底、牙龈等部位的口腔粘膜,但有時也可發生在其它部位。某些類型具有比較特定的部位:顆粒狀白斑多見於口角區頰粘膜;皺紙狀白斑多見於口底舌腹;疣狀白斑多見於牙龈。白斑發病部位與白色角化病的好發區域不同,而且在形態和質地上也無共同之處。白色念珠菌白斑除了微膿腫及上皮異常增生外,還可用過碘酸雪夫染色或培養等方法查明組織內有病原體,從發病部位和損害質地以及損害邊界的清晰度,可以區別白斑與白色角化病,組織學檢查更為明確。
【鑒別診斷】
1.白色水腫(leukoedema)中年以上男性較女性多見,面頰部豐滿者發生的可能性更多。白色水腫少自覺症狀,故極少因此而就診,然而卻很容易在口腔科臨床上發現。白色水腫可能是正常粘膜變異,也可能與煙、酒、燙食刺激有關,雙側頰粘膜呈半透明蒼白色,狀似手指在水中侵泡過度後的皮膚。頰粘膜間線區往往是水腫最隆起的部位,水腫區域表面光滑,界限模糊,有時可擴散至口角區與上下唇;但有時由於水腫明顯而出現若干縱型或不規則皺褶。觸診柔軟也無壓痛。白色水腫一般不需治療。
白色水腫的鏡下所見,主要是棘層明顯增厚而無角質層,棘細胞腫脹,越近淺層越明顯,核消失或濃縮,胞漿不染色,深層棘細胞與基底細胞無異常,上皮釘不規則伸長,結締組織少量炎症細胞浸潤。
2.白色皺襞性龈口炎(white folded gingivostomatitis)本病在出生時已經存在,但不明顯,至青春期開始迅速發展,並逐漸保持穩定狀態,但不隨年齡的增長而加重。皺襞性龈口炎是少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除了口腔粘膜外,還可發生在鼻腔、肛門與外陰。本病也稱白色海綿狀痣(white spongy nevus)。損害呈灰白色或乳白色,表現為皺襞狀、海綿狀、鱗片狀粗厚軟性組織。觸診時,這些部位雖仍保持粘膜的柔性與彈性,但狀如海綿。頰粘膜損害較多見,其它部位也可罹患,甚至波及整個口腔粘膜。較小的鱗片狀組織能被揭去,揭去時無痛並露出淺粉紅色、光滑、不溢血的“表面”而類似正常粘膜。口服維甲酸療效顯著。
白色皺襞性龈口炎的鏡下所見:鱗狀上皮顯著增厚,甚至可達40~50層以上而無粒層,角化不全,棘細胞腫脹,越近表面越明顯,胞漿不染色,結締組織有少量炎症細胞浸潤。
治療
1.首要的措施是除去刺激因素,如戒煙,禁酒,少吃燙、辣食物等,殘根、殘冠、不良修復體等也應除去。嚴禁用苛性藥物如酚類、硝酸銀等處理白斑。
2.在確認已經糾正吸煙等有害習慣後而損害尚未消失者,可考慮選用藥物治療,並進一步尋找致病因素。[美食中國]
3.口服維生素A,每日5萬U,或維甲酸35~50mg/d,初服時可能發生頭痛、頭暈,可酌減劑量,通常在幾天後即可適應。從第2~3周起,逐漸增加至每日30~60mg,3次分服,療程約1~2個月。常見的副反應有口唇干燥、脫發等。冠心病、肝腎功能異常與高血脂者忌用。
0.2%維甲酸溶液適用於局部塗布,但不適用於伴有充血、糜爛的損害。塗布時先拭干唾液,以最細毛筆蘸少量溶液沿白色區域塗布,慎勿塗在唇紅粘膜。軟膏制劑因不能粘附於潤滑的口腔內側粘膜故不適用。新型制劑isotretinoin與arotinoid的作用基本上與維生素A酸相同,主要優點是劑量小(每日每公斤0.5mg)、毒性低、副反應少(唇紅干燥、脫發),但有致畸作用。
4.可長期使用魚肝油塗擦白斑,每天2~3次,1~2個月為一個療程,但不能用力過重。也可內服魚肝油,或用維生素A5萬U。在保守治療期間應密切隨訪。
5.經久不愈,治療後不消退者,白斑區發現皲裂、潰瘍或基底變硬、表面增厚顯著時,或已證明具有癌前改變的損害,應及早予以手術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