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斑的傳統治療方法包括預防、藥物、理療和手術諸方面。預防療法因白斑的致病因素尚不明了,故至今仍無重大突破。外科手術治療仍不能防止高復發,因此一般主張只有在病理證實確有重度異常增生或癌變時才行切除術。
對冷凍、放射等治療方法長期存在爭議,例如微波輻射阻斷金黃地鼠頰囊癌變實驗研究發現,采用輸出頻率2 450±50 MHz,功率Ⅱ檔,輻射時間2~3秒等技術參數,對金黃地鼠頰囊進行處理後,DMBA誘發白斑癌變率比對照組低4倍。當輸出功率保持不變、輸出功率過高或輻射時間延長至5秒時,白斑癌變率反而增高。
說明口腔白斑的理療療效取決於正確掌握和有效控制技術參數。
口腔白斑的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最被認同和探討最多的常規方法。研究涉及的藥物種類包括:
微營養物質(β胡蘿卜素、維甲酸及其衍生物、維生素E、硒等);抗代謝類藥物(5-Fu、博萊霉素、鬼臼樹脂等);
非激素類消炎藥(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等);免疫促進劑(卡介苗、左旋米唑、干擾素等);抗真菌類藥物(制霉菌素、克霉唑等);
黃酮類藥(地奧斯明、橙皮苷、槲皮酮等);抗氧化劑(丁羟基苯甲醚、丁羟甲苯等);
以及中藥和天然物質(蜂膠、絞股藍、冬蟲夏草、柿葉茶、姜黃素、柑桔提取物等)。
其中維甲酸及其衍生物被認為是最有開發前景的白斑治療藥物。維甲酸(retinotic acid, RA)是合成維生素甲過程中的一種中間產物,具有很強的角化抑制作用。近年研究表明,體內核維甲酸受體(nuclear retinotic acid receptor β, RARβ)的表達水平下降與口腔癌的發生密切相關。RA可提高RARβ水平,從而起到誘導凋亡,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療效。但RA的劑量相關毒性明顯和可能存在的抑癌及促癌雙向作用,有待研究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