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不僅是導致肺癌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許多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此外,長期吸煙還可對口腔黏膜造成損害,口腔白斑就是一種與吸煙密切相關的口腔疾病。
口腔白斑是由匈牙利皮膚科醫生於1887年首次命名,它是口腔黏膜上的一種不能診斷為任何其他疾病的、明顯的白色病變, 一些口腔白斑可轉化為癌。在臨床上,口腔白斑常見於中年以上男性,好發於口內頰黏膜,其次為舌部,而上颚及牙龈黏膜也可發生。表現為一處或多處的白色斑塊狀病損。患者一般無明顯的自覺症狀,可有不適感、粗糙感、木澀感、味覺減退、局部發硬,伴有潰瘍時可有自發痛和刺激痛。
口腔白斑的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而吸煙則是導致口腔白斑發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吸煙對口腔黏膜可產生物理、化學刺激,引起口腔黏膜的病理性變化。吸煙時產生的高溫對口腔黏膜有灼傷作用, 引起局部黏膜充血、水腫, 時間長久就會出現燙傷瘢痕, 造成局部黏膜過角化。同時紙煙和紙煙燃燒時產生的煙霧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二苯蒽等致癌物質,通過長期作用,發生癌變。
目前,口腔白斑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為癌前病變,其癌變率為7%~15%。而吸煙不僅會誘發口腔白斑,還會增加口腔白斑癌變的可能性。如果發現自己的口腔內生了白色的斑塊,建議盡早去醫院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