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是發生於牙龈緣及龈乳頭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兒童與青少年較為普遍,主要症狀表現為牙龈腫痛,出血等。屬中醫“牙宣”的范疇。
病因病理 中醫學認為,本病可因口腔不潔,食物殘渣積留齒間,久而化腐成毒,濕毒侵入龈內而腫痛。或食傷脾胃、脾虛生濕化熱,濕熱蘊積胃腸,循經而上,熏蒸牙龈,致使氣血塑滯,津液受阻而腫痛、溢血。或因惱怒過激,憂郁過度,引起肝氣郁滯,久之郁而化火,肝火上逆,灼傷龌肉而致。或因風邪外侵,邪留經脈,致使經脈壅塞,氣血不通,久之氣血與邪相搏而成。
現代醫學認為,牙菌斑和局部異物如牙結石、食物阻塞,充填物的懸突等長期刺激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牙齒畸形,某些全身因素如內分泌紊亂,維生素C缺乏、營養障礙與系統性疾病也可引起或加重牙龈炎,口呼吸常是前牙增生性牙龈炎的重要因素.
細菌感染也是本病發生的原因,常見的細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鏈球菌等細菌產生毒素使牙周組織發生炎症。
治療
(一)普通康復療法 保持口腔清潔,早晚刷牙,飯後漱口,正確使用牙線和牙簽,清除牙間食物。
(二)中醫分型與中藥治法 1.胃火熾盛
牙龈作痛、出血、口氣熱臭,渴喜冷飲,大便於結。牙龈紅腫疼痛,溢出膿血。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 清熱利濕,瀉火解毒。
[方藥] 清胃散加味:黃連7克,生地6克,丹皮12克,當歸12克,升麻7克,生石膏35克。大便干結者加生大黃12克。
2.腎陰虧虛
牙龈萎縮、牙根松動,牙龈粘膜微紅腫。或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舌紅少津,苔薄,脈細數.
[治法] 滋補腎陰.
[方藥] 六味地黃丸加味:熟地16克,山茱萸12克,淮山藥16克,丹皮16克,茯苓12克,澤瀉12克,首烏16克,枸杞16克,肉桂4克。
3.氣血虧虛
牙龈萎縮,顏色淡白,牙根宣露,牙齒松動,咀嚼無力,牙龈時有滲血。面白或萎黃,倦怠無力.舌淡,苔白,脈弱。
[治法] 補益氣血。
[方藥] 八珍湯加減:黨參16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12克,當歸12克,熟地ls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陳皮7克,木香12克。
(三)現代西醫西藥治療方法 平日要注意口腔衛生,養成飯後漱口與刷牙的良好習慣,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可以有效地預防牙龈炎的發生。
(1)抗生素:全身疾病引起者,應以治療全身疾病為主。急性炎症期可選用螺旋霉素0.2克,每日3~4次,甲硝唑0.4克,每日3次:先鋒5號0.25克,每日3~4次:青霉素80萬單位肌注,每日2次。
(2)清除附著在牙體表面的菌斑、牙石,使牙面光滑減少刺激,矯治食物嵌塞。
(3)適當使用維生素c、維生素A及D,以提高肌體抵抗力和修復能力,有助於牙周組織的修復。
(4)積極治療各種慢性病。
(5)局部用藥:可在清除牙垢、菌斑和食物殘渣後應用。用3%的過氧化氫溶液或生理鹽水沖洗後塗敷l%碘甘油,亦可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復方硼砂溶液漱口,還可選擇性使用含漱藥物,如口泰含漱液、雅士潔口淨等。
(四)手術治療 牙龈增生明顯者可行牙龈切除術。
(五)針刺穴位療法 體穴:常取合谷、頰車、下關、地倉、曲池、內庭、太沖耳穴:常取肺、脾、胃、肝、口腔、腎上腺
。
預防與護理
(1)自身保護,注意口腔衛生,保持牙面清潔,是預防牙龈病的重要環節。
(2)在治療過程中,杜絕形成不良俢復體和損傷龈袋部的上皮,可預防牙周病的發生。
(3)發病期間少食生硬、粗糙食物,用0.1%雷弗奴爾或1%過氧化氫液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