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炎這樣的疾病發生之後確實是不太好得到康復的疾病,這樣的發生也讓患者飽受折磨,一旦患了口炎我們需要科學正確地采取治療措施才是幾天有效康復的關鍵,那麼就請小編來為大家講述口炎中醫治療方法到底有哪些?
1.風熱襲表
主症:唇舌、兩頰部出現紅疹,有時迅速演變成疱疹,逐步形成潰瘍,紅腫、疼痛、流涎。
次症:常伴發熱,或惡寒,咽紅咳嗽,舌邊尖紅,脈浮數。
理化檢查:患兒血象或正常或升高;細菌培養或病毒分離可明確致病菌。
辨證要點:風熱外襲,口瘡初起,起病急,病情較輕,口瘡紅腫,可見潰瘍形成,但無潰爛融合成片,且全身熱毒不盛,均提示為風熱之邪外束肌表所致。
治療原則:疏風清熱。
方藥運用:銀翹散加減:金銀花、連翹、竹葉、牛蒡子、板藍根、薄荷、甘草梢。發熱重者加柴胡;小便黃赤者加通草、車前草;口干欲飲者加蘆根、天花粉。咽痛者加射干、虎杖。
2.脾胃積熱
主症:口腔潰瘍較多,或滿口糜爛,周圍紅赤,疼痛拒食,多啼煩躁。
次症:牙龈紅腫,口臭涎多,或發熱面紅,小便黃赤,大便干結,舌質紅,苔黃或黃膩,指紋紫滯。
理化檢查:患兒血象或正常或升高;細菌培養或病毒分離可明確致病菌。
辨證要點:過飲過食肥甘厚味,致脾胃內傷,食積化熱,灼傷口、唇,故見口腔潰瘍較多,或滿口糜爛。食積於內則見小便黃赤,大便干結。
治療原則:清熱解毒,通腑瀉火
方藥運用:涼膈散加減:黃芩、黃連、栀子、生大黃(後下)、連翹、竹葉、薄荷、芒硝、甘草、蜂蜜。口渴煩躁者,加生石膏、知母;小便短少者,加生地、通草;潰爛不收口者,加人中白、五倍子;大便不實者,可選用清熱瀉脾散清瀉心脾積熱。
3.心火上炎
主症:口腔、舌上潰瘍或糜爛,色紅赤,疼痛劇烈,進乳食困難。
次症:煩躁不安,口干欲飲,小便短赤,舌尖邊紅,苔少,脈細數。
理化檢查:患兒血象或正常或升高;細菌培養或病毒分離可明確致病菌。
辨證要點:心之本系於舌,心之脈布於舌上。心火上炎,灼傷脈絡,則舌上潰瘍或糜爛,色紅,心煩不安,舌尖紅。心火下移,則見小便短赤。
治療原則:清心瀉火,引熱下行。
方藥運用:瀉心導赤湯加減:黃連、生地、竹葉、通草、白茅根、燈芯草、車前草、甘草。 熱盛者,加栀子、黃芩;熱傷津液,口干欲飲者,加蘆根、麥冬、天花粉;煩鬧多啼者,加黃連、珍珠母。
本型口瘡也可選用五倍子瀉心湯(五倍子、薄荷、生甘草、竹葉、生大黃、炒槟榔、黃芩、黃連、連翹)治療。
4.虛火上浮
主症:口舌潰瘍反復發作,或經久難愈。色淡紅,稀疏,疼痛較輕。
次症:神疲顴紅,口干不渴,常見盜汗、手足心熱,舌質淡紅,苔少,指紋淡紫,脈細數。
理化檢查:患兒血象或正常或升高;細菌培養或病毒分離可明確致病菌。
辨證要點:小兒口瘡病理因素多為火熱,病患較久,易耗陰液,陰虛不能制火,則虛火上炎,故見口瘡反復發作,神倦顴紅,盜汗,手足心熱等證。
治療原則:滋陰降火。
方藥運用:知柏地黃湯加減:生地、黃柏、知母、山茱萸、茯苓、山藥、澤瀉、丹皮、玄參、五味子、麥冬等。邪熱稽留,耗傷津液者,加石斛、旱蓮草、沙參等;肝腎陰虛者,加肉苁蓉、女貞子、菟絲子;盜汗少寐者,加酸棗仁、龍骨(先煎);午後潮熱者,加知母、地骨皮。
若是長期腹瀉而反復發作口瘡者,多以脾氣虛弱為主,可用參苓白術散加升麻、葛根治之。心腎陰虛口瘡者可用六味地黃丸合補心丸化裁治療。熱病後期,熱邪灼陰,陰液虧耗;虛火上炎所致口瘡,可用養陰清肺湯(生地、麥冬、玄參、貝母、丹皮、白芍等)治療。
關於口炎疾病的中醫中藥治療方法就為大家講述到這裡,能夠了解口炎疾病的中醫治療方法,才能夠幫助患者正確地采取治療措施,不要拖延治療的時間,願每一個口炎患者早日康復擺脫疾病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