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惠滇 2005-12-13 13:07:05 中華中西醫雜志 2004年1月第5卷第1期
口腔潰瘍病以口腔、舌等部位出現一處或多處潰瘍點,局部灼熱疼痛,嚴重影響飲食、睡眠。以中醫清熱解毒或西藥抗炎、抗病毒及碘甘油等治療,療效不理想且易復發。筆者以自擬“口炎方”對患者進行治療,療效較滿意,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8例,男61例,女67例,年齡16~72歲,中老年患者92例,占本組病例的72%(P<0.05)。病程最短者35天,最長者1年4個月。主要症狀為口腔及舌頭上一處或多處潰破,局部灼熱疼痛,影響飲食及睡眠。以消炎、清熱解毒、碘甘油等中西藥治療療效不理想,且易反復發作。檢查:患者咽部及口腔無明顯紅腫充血,部分患者可見咽後壁少數血管擴大,扁桃體正常,血糖、尿糖正常。
1.2 治療方法 組方為:太子參30g,白術15g,茯苓20g,扁豆15g,淮山藥30g,淡竹葉6g,燈心草30g,烏梅6g,薏苡仁30g,蒼術15g,吳白芷15g,甘草6g。每日1劑水煎服,分3次服用,連用3~9劑,停藥。
1.3 療效判定 治愈:潰瘍面愈合,局部灼痛消失,飲食、睡眠正常。有效:潰瘍面部分愈合,局部灼痛明顯減輕,基本能正常飲食,睡眠稍差。無效:潰瘍面無改變,局部灼痛不減,不能正常飲食、睡眠。
1.4 治療結果 128例中,治愈77例,占60%;有效42例,占33%;無效9例,占7%,總有效率93%(P<0.05)。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38歲,口腔及舌多處潰瘍,反復發作9個月,嚴重影響飲食、睡眠。曾經用抗炎、抗病毒及多種口腔潰瘍藥物治療,療效不佳,於2003年6月17日初診。查:扁桃體、咽部無異常、颌下淋巴結腫大、輕度壓痛,WBC:中性64%,淋巴細胞34%,血糖正常,治療以自擬“口炎方”每日1劑水煎服,連用3劑後,疼痛明顯減輕,潰瘍面大部分愈合,基本能正常飲食、睡眠,繼續服至9例,症狀完全消失,隨訪5個月未復發。
3 討論
口腔潰瘍,中醫理論認為氣陰兩虛范疇,治療以益氣養陰為主,輔以清熱利濕、收斂止痛。方中太子參、白術、茯苓、扁豆、淮山藥,益氣養陰;淡竹葉、薏苡仁、白芷清利濕熱,燈心草、烏梅養陰收斂止疼。全方扶正祛邪,標本兼顧,故治療效果較好。但仍有不能適應之類似病例,有待繼續觀察、研究。
作者單位:650051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聯盟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