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是很多朋友都有過的一個口腔疾病,又稱為口瘡,指發生於口腔黏膜的淺表性潰瘍,誘因主要是局部創傷、精神緊張、食物、藥物、激素水平改變及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統性疾病、遺傳、免疫及微生物在口腔潰瘍的發生、發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該病好發於20~45歲間的女性,男女之比約為2∶3,據有關資料統計,發病率不底於10%,多發生於口腔粘膜無角化或角化較差的區域,如唇內側,舌尖,舌緣,舌腹,頰,軟腭,前庭溝等處粘膜。
常見的口腔潰瘍有以下幾大類型
輕型口瘡 :好發於口腔粘膜角化差的部位,潰瘍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數目不等,散在分布,邊緣整齊,周圍有紅暈,感疼痛,有自限性及復發史,愈後不留瘢痕。
疱疹樣口瘡: 潰瘍小且數目可多達20個以上,分布較廣泛,無成簇及融合現象,患者有疼痛及伴有頭痛,低熱等全身症狀,愈後不留瘢痕。
腺周口瘡 :好發於唇內側及口角區粘膜,潰瘍多單個發生,且大而深,呈“彈坑”狀,邊緣隆起,底不平微硬,病程長,愈後可留下瘢痕。
白塞綜合征 :若已出現口,眼及生殖器,皮膚損害時,則應結合其他系統損害分折進行診斷。
針對口腔潰瘍,常見的治療方法有含漱劑,含片,散劑,藥膜,止痛劑,燒灼法,激光治療等局部治療,也有免疫抑制劑,免疫調節劑和增強劑等全身治療,具體的一個治療方式,需要結合個人的個體因素以及病情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