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是一種全身慢性疾病,多在青壯年時期發病,以復發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皮膚和眼部病變為特征。白塞病不是“新病種”,早在公元前,古希臘哲學和醫學家希波克拉底就對本病有過描述,但因其發病率不高,大眾對其認識甚少。
35歲的張小姐,近三年來反復出現口腔潰瘍,幾乎每個月都要發作1~2次。雖然頻繁發作,但是工作繁忙的張小姐一直認為口腔潰瘍是個小毛病,所以一直都按單純的口腔潰瘍進行治療,直到前幾天,張小姐抽空去醫院做了一次全面檢查,才發現自己原來得了“白塞病”(貝赫切特綜合征)。專家提醒,鑒於白塞病的臨床表現較復雜且病情的輕重在個體間差異較大,懷疑自己的口腔潰瘍“不尋常”的患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提醒
白塞病以口腔潰瘍為首發症狀
白塞病是一種全身慢性疾病,多在青壯年時期發病,以復發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皮膚和眼部病變為特征。白塞病不是“新病種”,早在公元前,古希臘哲學和醫學家希波克拉底就對本病有過描述,但因其發病率不高,大眾對其認識甚少。流行病學資料表明,大多數白塞病病例集中在東亞、中東、地中海等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歐美國家極少。在日本,該病的患病率為10~15/10萬,在我國北方,該病患病率不低於14/10萬。
口腔潰瘍通常是白塞病的首發症狀,與一般的復發性口腔潰瘍並無太大區別。潰瘍呈多發性(一般為3~5個),常累及軟腭和口咽,有劇痛。開始為“小結節”,很快發展成米粒至黃豆大小的潰瘍,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清楚但不整齊,深淺不一,潰瘍底部可有淺黃色覆蓋物,周圍可見紅暈。與此同時,80%的白塞病患者合並有生殖器潰瘍(男性患者主要發生在陰囊和陰莖部位,女性患者主要發生在陰唇、陰道和子宮頸),一般比口腔潰瘍深而大,數目少,疼痛劇,愈合慢。
除潰瘍外,該病還可累及全身各個系統,如眼球(前葡萄膜炎)、關節(50%的患者有關節炎)、神經系統(5%的患者有神經系統病變)、心髒(瓣膜損害、心肌炎、心包炎)、血管(血栓性靜脈炎、靜脈血栓形成)、胃腸道(消化不良、便秘、胃腸道潰瘍)、腎髒(腎小球腎炎、澱粉樣變)、皮膚(結節紅斑樣、痤瘡樣、丘疹樣皮損)等。
呼吁
別忽視口腔潰瘍背後的新問題
不少患者及基層醫生由於腦子裡沒有白塞病這根“弦”,故很容易把白塞病的口腔潰瘍當作普通的口腔潰瘍來治,導致患者長期得不到明確診斷、正確治療,贻誤了最佳治療時機。目前,只要在有口腔潰瘍的前提下,加上生殖器潰瘍、眼部損害(前葡萄膜炎、後葡萄膜炎或視網膜血管炎)、皮膚損害(結節性紅斑、假性毛囊炎、丘疹膿疱樣皮損、青春期後出現痤瘡樣結節)及陽性針刺反應(皮內針刺或注射生理鹽水24~48小時,注射或針刺部位皮膚形成丘疹或膿疱,直徑》2毫米)這四點中的兩點,即可診斷為白塞病。鑒於白塞病的臨床表現較復雜且病情的輕重在個體間差異較大,懷疑自己的口腔潰瘍“不尋常”的患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