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也叫做復發性口瘡,俗稱口瘡,是一種常見的口腔黏膜病。大約20%左右人患有口腔潰瘍,兒童、青壯年人和老年人都可發生,其發病與季節無明顯關系。口腔潰瘍多見於舌尖、舌邊、舌根、唇內、齒龈或兩頰黏膜處,初起先見小紅點,1~2天後形成黃豆大小的灰白色潰爛斑,少則1~2個,多則十幾個以上,都孤立存在。
口腔潰瘍的反復發生,與自身免疫功能一時降低或長期低下有直接關系。因此,口腔潰瘍常發生在患感冒、咽炎、腹瀉或其他疾病之後和患慢性病的過程中,如發生在使用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劑之時。生活規律失常、飲食不周、消化不良、精神緊張、長期便秘、熬夜少眠、過度勞累等情況發生時,自身免疫力有所降低,也會導致口腔潰瘍。
脾胃虛弱型表現為口舌生瘡反復發作,瘡面色淡凹陷,並伴有四肢發涼,神疲氣短,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脈細弱。治療時宜健脾化濕,補中益氣。脾腎陽虛型潰瘍面色發白,周圍不紅,數量少,纏綿不愈,並伴有四肢發涼,口干,腰背酸痛,尿頻清長,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膩,脈沉弱。治療時宜溫補脾腎,引火歸源。脾胃積熱型表現為口舌多處糜爛生瘡,瘡面紅腫,灼熱疼痛,嚴重的會有口臭、牙龈腫痛,並伴有口渴多飲,尿黃便秘,舌紅苔黃,脈滑數。治療時宜清熱瀉火,蕩滌胃熱。
心腎陰虛型潰瘍面顏色鮮紅,數量多,形狀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晝輕夜重,並伴有心悸心煩,咽干口燥,失眠多夢,眩暈耳鳴,健忘,腰膝酸痛,小便短黃,舌紅苔薄,脈細數。治療時宜養心安神,滋陰清火。血虛陰虧型多見於女性,一般口舌潰爛多發生於月經前後,伴月經先期量多,五心煩熱,口干,舌淡苔薄白,脈細數無力。治療時宜潛降虛火,養血益陰。
中醫治療口腔潰瘍在,臨床上常常是采用維生素B或復合維生素治療不見效果,使用抗生素治療無明顯療效,潰瘍處塗藥粉也不能治愈,而且這些療法都不能防止口腔潰瘍反復發生。中醫認為,口腔潰瘍,尤其是復發性頑固性口腔潰瘍,絕對不是一個孤立的症狀,而是全身的問題的一個窗口。中醫辨證論治,從治本入手,湯藥調理,不但可增強體質,而且可從根源防治頑固性口腔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