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眼角膜發炎,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毛病或許是罕見的“絲綢之路病”,可能會導致患者病危。
口腔潰瘍導致失明
2000年,20多歲的句容人小錢,開車跑運輸的,平時身體很好,用他自己的話說沒吃過什麼藥,不知從何時起,發現口腔經常潰瘍,當時也沒當回事,緊接著眼睛經常發炎,在全省各地眼科看過,當成結膜炎治療,可是症狀非但未減輕,反而越來越重,左眼本來還可以看到大字,後來完全看不見,直至左眼失明,2002年在當地醫院診斷為白塞病。
突然昏迷醫生施救
雖然左眼失明,小錢仍然繼續開車跑運輸。今年春節期間,小錢突然出現全身發抖,言語不清,家人趕緊送醫院治療,後症狀未減輕,並很快出現昏迷、抽搐、左側肢體偏癱,左上肢強直像“雞爪”樣,被轉至省中醫院風濕免疫科,經做CT提示:病人腦室彌漫性損傷,左側腦干病變,病灶大,情況非常危急。一般情況下腦干損傷後死亡率非常高,病人很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會死亡。
根據患者情況,風濕免疫科紀偉主任醫師診斷該病人為神經白塞病,此病發病率約為5%~50%。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紀偉帶領醫生們查閱大量的臨床資料,得知國外用目前先進的生物制劑成功救治了5例病人。很快醫生們調整治療方案,經過一段時間治療,患者神志轉清,偏癱明顯好轉,目前患者已能下床正常行走,左上肢已能活動,准備出院。
絲綢之路沿線白塞病高發
江蘇省中醫院風濕免疫科紀偉主任醫師告訴記者,白塞病有個聽上去很美的名字,叫“絲綢之路病”。原來白塞病發病區域分布是東從日本開始,西達中東和地中海沿岸各國,跟絲綢之路基本吻合,繼而得此名。專家說,白塞病發病原因跟飲食習慣、細菌感染和遺傳有關。它高發於絲綢之路地區,可能跟當地居民喜歡生吃牛羊肉有關。
經常口腔潰瘍要注意
紀偉分析,白塞病由於早期主要臨床表現為復發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睛發炎及皮膚損傷等。那麼市民怎麼辨別自己的口腔潰瘍是不是白塞病呢?專家介紹,普通口腔潰瘍一般一年只有兩三次,但如果一個月內多次復發,並伴有關節疼痛、皮膚紅斑等,就應到風濕科去檢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