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因素
有的患者在精神緊張、情緒波動、睡眠狀況不佳的情況下發病,可能與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有關。而現代人生活緊張、精神壓力大,口腔潰瘍也成為一種因生活形態導致的“文明病”,事實上,根據醫生的臨床觀察,口腔潰瘍患者有許多是在過度疲勞後發病的。
2、遺傳因素
如父母雙方均患有復發性口腔潰瘍時,其子女約有80~90%患病,若雙親之一患此病時,其子女約有50~60%患病。
3、病毒感染是病原
最近醫學界經過臨床及免疫研究,已確定其病原為病毒感染,而導致口腔潰瘍的兩種病毒分別為人類巨細胞病毒和ER病毒。其中人類巨細胞病毒潛伏在血液中的T淋巴細胞,ER病毒則潛伏在血液中的B淋巴細胞,人們一旦感冒、情緒壓力大、身體疲倦或精力不足、免疫力差等,病毒就會發作。
醫學研究也發現,這類病毒屬於原發性病毒,人類感染後即存在體內,藏在表皮下的血管中,並在細胞核中繁殖。當身體免疫系統異常時,如感冒會激活潛伏在體內的病毒,這些病毒會特別活躍,潰瘍也會明顯惡化。
4、消化系統疾病及功能紊亂
患系統性疾病的患者易發生口腔潰瘍,主要是通過影響免疫系統而致病。口腔潰瘍與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局限性腸炎、肝炎等有關。研究表明:30%~48%的口腔潰瘍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如腹脹、腹瀉或便秘等情況。其中9%以上有消化道潰瘍。
5、內分泌變化
荷爾蒙的改變引起口腔潰瘍,尤其是女性經期和更年期。女性患者往往在月經期長口瘡,可能與體內雌激素量下降有關。另外一些女性每逢經期或行經前後就會出現口腔潰瘍,用藥治療只能暫時緩解,下月行經時依然如故地出現,疼痛難忍,與此同時,還常伴有口干、心煩、易怒和大便干結等令人煩惱的症狀。臨床研究發現,月經期出現口腔潰瘍主要是由於體內黃體酮水平增高而雌激素(孕酮等)的水平降低所致。
6、食物不耐受
如果口腔潰瘍反復發作,持續數年甚至十幾年未愈,非常有可能與食物不耐受有關。
食物不耐受指的是一種復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統把進入人體內的某種或多種食物當成有害物質,從而針對這些物質產生過度的保護性免疫反應,產生食物特異性IgG抗體,IgG抗體與食物顆粒形成免疫復合物(Ⅲ型變態反應),可引起所有組織(包括血管)發生炎症反應,並表現為全身各系統的症狀與疾病。YORK營養學實驗室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他們對2567個懷疑有食物不耐受的英國人進行了調查研究,有44%的人出現慢性腹瀉、腹痛、潰瘍、消化不良。其中潰瘍的最主要表現就是口腔潰瘍。
7、其他因素
如缺乏微量元素鋅、鐵,缺乏葉酸、維生素B12以及營養不良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復發性口腔潰瘍發病的可能性。體內超氧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率不平衡、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比例失調及總體水平下降可引發口腔潰瘍。微循環障礙致血流速度慢,血液流量低,毛細血管靜脈端管徑擴張,造成局部缺血、缺氧從而引起黏膜膜損傷,潰瘍形成。血清中缺鋅、缺鐵、高銅等與RAU的發生有一定相關性。有報道稱戒煙亦可誘發口腔潰瘍。牙膏中的成分12-烷硫酸鈉(SLS)可能刺激黏膜,誘發口腔潰瘍。
老是口腔潰瘍的人一定要多吃富含維生素B1、B2、C的新鮮蔬果,另外注意補充微量元素鋅,這些是有助於潰瘍面愈合的食物,對防治口瘡也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