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口瘡是小兒常見口腔疾患,泛指口腔內唇、龈、頰、上颚等處黏膜出現白色或黃色的小潰瘍面,單個或多個不等,呈橢圓形, 周圍紅暈、表面局部灼痛,反復發作,影響進食和吞咽, 嚴重者可見落齒骨爛、穿腮透頰。
病案:向某某,男,6歲,口頰、齒龈、舌邊潰瘍伴發熱,煩躁,拒食一周。曾在某門診以青霉素、慶大霉素及地塞米松磷酸鈉靜滴,外塗龍膽紫加冰硼散等治療,效果欠佳。症見:煩躁不安,口渴欲飲,大便4日未解,查體:體溫39.3度,口頰、舌邊、齒龈有多處潰瘍,牙根外露欲脫。口唇干裂、舌尖紅、苔薄白、脈數。
證候為脾胃積熱。
治法:清熱解毒,通腑洩熱。
方藥:大黃9克(另包,後下),淡竹葉9克,生地黃9克,淡豆豉6克,木通4.5克,黃連3克,黃芩6克,薄荷6克(另包,後下),木通4.5克,芒硝3克,生甘草4.5克。兩劑,水煎服,日1劑。
復診:服藥兩劑後,大便通,體溫降至37.3度。上方去薄荷、芒硝,繼服3劑,配合冰硼散外塗,症狀明顯好轉。去大黃、淡豆豉,繼續鞏固治療一星期,口腔潰瘍全部愈合。後隨訪半年,未見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