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爛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病、多發病,每個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曾發生過口腔潰瘍,平時多注意飲食和口腔衛生,適當用點冰硼散或錫類散塗搽潰瘍面,一般都會愈合。但仍然有少數人口腔潰爛反復發作,這就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應該去醫院檢查,是否患有白塞病。
什麼是白塞病?
1937年,土耳其皮膚科醫生白塞(Behcet)首先報告了這個疾病,後來人們就以他的名字來命名此病。目前,白塞病在我國發病率為萬分之一點四,以女性居多。
白塞病是一種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復發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炎及皮膚損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經系統,消化道以及關節、肺、腎、附睾等器官。可使視力嚴重下降,甚至失明。有中樞神經損害者死亡率高,存活者往往也有嚴重的後遺症。
復發性口腔潰瘍是該病的首發症狀,也是診斷該病最基本的症狀。它每年至少發作3次,並呈多發性疼痛的潰瘍。生殖器潰瘍出現的次數和數目相對較少,病人也常因怕羞或沒注意而沒告訴醫生,醫生也可能對該病的認識不足而忽略,造成漏診。
應該如何診斷是否患有白塞病呢?
如果出現反復口腔潰瘍,可參照白塞病研究組於1989年制定了白塞病國際分類標准,進行診斷或排除該病。
另外,應用標准時注意:國際研究組的標准並不能取代對個別患者的臨床判斷;對血管及神經系統病變的關注應成為進行疾病評價的一部分;患者的多種表現可以在幾年內陸續出現,應有醫生的記錄作為診斷依據。
白塞病國際分類標准
1.反復口腔潰瘍:1年內反復發作3次。有醫生觀察到或有患者訴說有阿弗他潰瘍。
2.反復外陰潰瘍:有醫生觀察到或有患者訴說外陰部有阿弗他潰瘍或瘢痕。
3.眼病變:前和(或)後色素膜炎、裂隙燈檢查時玻璃體內有細胞出現或由眼科醫生觀察到視網膜血管炎。
4.皮膚病變:由醫生觀察到或患者訴說的結節性紅斑、假性毛囊炎或丘疹性膿疱;或未服用糖皮質激素的青春期後患者出現痤瘡樣結節。
5.針刺試驗陽性:試驗後24~48小時由醫生看結果。
有反復口腔潰瘍並有其他4項中2項以上者,可診斷為本病,但需除外其他疾病。
其他與本病密切相關並有利於診斷的症狀有:關節痛或關節炎、皮下栓塞性靜脈炎、深部靜脈栓塞、動脈栓塞和(或)動脈瘤、中樞神經病變、消化道潰瘍、附睾炎和家族史。
中醫對本病是如何認識的呢?
中醫沒有白塞病這一病名,但對該病類似症狀的描述始見於後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後集於《金匮要略》中。《金匮要略》中提到:“狐蜮之為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於喉為蜮,蝕於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蝕於上部則聲喝,甘草瀉心湯主之。蝕於下部則咽干,苦參湯洗之。蝕於肛者,雄黃熏之。”
現代醫家何任認為,“狐蜮一病,頗似現代醫學上之眼、口、生殖器綜合征,又名白塞氏綜合征。”(《新解》)。由此認為,濕熱蘊毒為該病之機。狐惑病的症狀是濕熱蘊毒較重,以致達到濕朽霉爛的程度。
一旦診斷為白塞病,應如何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一旦確診,在急性活動期,應臥床休息。發作間歇期應注意預防復發。患病期間應注意口腔的清潔衛生,養成飯後嗽口刷牙的良好衛生習慣,預防感染,避免進肥甘厚味,辛辣燥熱及煙酒刺激性食物。平常宜多食赤小豆、綠豆、西瓜、冬瓜、薏米仁及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不吃牛肉、羊肉、狗肉、驢肉及姜、蔥、蒜、辣椒等辛辣刺激之品,戒煙酒。口腔潰瘍較重時,不吃過硬或溫度過高的食物,以免損害創面,應以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為宜,伴感染者進行抗感染的治療。潰瘍面可噴冰硼散、錫類散,咽喉、扁桃體炎症者可用雙料喉風散、華素片、草珊瑚含片。
另外,要及時去醫院,可進行中西醫結合的治療。
白塞病的中西醫療法
中醫辨證施治①陰虛內熱,虛火上炎證:以口腔潰瘍反復發作為主,脈細數,舌绛苔黃。治宜滋陰清熱,引火歸元。方用清熱護陰湯(金銀花、槐花、金蓮花、生地、元參、麥冬、丹皮、當歸、甘草。)②陰虛濕盛,濕毒下注證;以陰瘡久治不愈為主,脈弦滑或緩,舌胖苔白。治宜健脾除濕,解毒護陰。方用滋陰利濕湯(生地、熟地、茯苓、澤瀉、車前子、白鮮皮、當歸、甘草)。③毒盛血瘀證:以紅斑結節等血管炎損害為主,脈弦滑或溫而微數,舌有瘀斑苔黃。治宜活血解毒。方用活血解毒湯(金銀花、黃柏、生地、丹皮、赤芍、桃仁、紅花、當歸、甘草)。
西醫治療皮質類固醇激素可緩解症狀,但不良反應多,且易復發,故用於腦神經、大血管及眼部嚴重損害者。免疫抑制劑:秋水仙鹼0.5mg,日服2次,也有選用硫唑嘌呤2mg/(kg·d)或環磷酰胺2mg/(kg·d)治療者,但療效各家報道不一。其他有用消炎痛25mg,每日3次。或反應停每日300mg,有效後減到每日100mg,但應注意該藥有致畸作用。也可用左旋咪唑50mg,日服3次。局部可選用口腔潰瘍膏、四環素可的松眼藥膏。